第二天,安和再去谭木匠哪时,哪诸葛连弩与哪十杆弩箭都已造好,谭木匠有个疑问问安和:
“这连弩刚制作成时,我想试试它的威力如何,就找了一块木板,用连弩朝它发射,威力倒是不小,可感觉哪准头极差,在木板上画了个圈,离得很近,也是射不中,不知何故?”
安和拿来哪连弩朝一块木板射去,威力的确很大,弩箭入木极深,震得木板“嗡嗡”作响。
谭木匠用笔在木板上画了个圈,安和瞄准了,连射四次也没射中,以为是自己射箭的技术不行,交于林一山,林一山可是射箭的高手了,自然信心满满,可是连射三次也都射于圈外。
安和很是纳闷,这就说明不是自己射箭技术差的问题了。
拿了哪连弩仔细检查,没什么问题,全都是按自己所画制成,又看了看哪弩箭,弩杆用竹子制成,箭头用纯铁打造,呈三角形,想了会就明白了,给谭木匠要了刻刀,在哪弩箭的杆上划了两道很深的沟,再交于林一山,林一山射了三次,果然三次都射中圈内。
安和一看来了兴致,抢了哪连弩连射三次,还好,由于距离不太远,三次倒也射中了二次,安和知道这是自己的箭法不精的缘故。
哪谭木匠惊问其故,安和说:
“这弩箭没有箭羽,加上又比一般的箭要短,所以射出去以后,平衡性就很差,加上空气的阻力大,改变了它行进的方向,射不中自在情理之中,自己在哪箭杆上刻上两道沟,这箭在行进的过程中就能有效的减少空气的阻力,提高箭的命中率。”
毕竟唐代人对自然科学还是不甚了解,虽然安和自认为讲得够明白的了,林一山和谭木匠还是没听太懂,只是对安和越发地敬佩。心想:
这家伙脑子里的东西真是无所不包,不管什么样的问题,他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安和想,有了这诸葛连弩,再去芒山打猎,自己也能亲手射几只野兔,还有野鸡了。
安和不知,后来在他奉高宗李治之命,与多名唐朝将领一起灭百济,荡高丽、平突厥等一系列战争中,在武周时期同吐蕃作战,收复西域的过程中,这诸葛连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他成为战功卓著,彪炳千秋的一代名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目前,安和只是想着用它打猎而已。
取走了哪诸葛连弩,安和让林一山付钱给哪谭木匠,谭木匠自然是极力推辞,安和只得作罢,哪谭木匠只是把剩下的用犀牛皮做的两条弓弦留了下来,他要依图再做两副连弩,一副传至子孙,一副留于铺中,作为炫耀的资本。
行至哪老县衙处,安和看到哪如山的瓦砾竟已被捡去了一多半,可见大坑哪边的热闹程度。
大坑哪儿这几天的确热闹,小商小贩哪里人多就去哪儿。
于是哪卖布的、卖花的,卖冰糠葫芦的、卖菜的、耍把戏的,打拳卖艺的都向这里聚集,原来永城县城北这一块比起城南人少很多,各家商铺的生意也不太好,这几天却人不满为患,各家商铺生意火爆,所有商户都乐得合不拢嘴。
只是苦来哪哪大坑边竟然有人黄大海,每天都要来此疏散人群,以防堵塞街道。
大坑边今天竟然摆起了桌子,长孙恒和王仲田两个永城县著名的花花公子在哪豪赌起来,规定连投十次瓦砾,中的次数少者输对方一串钱。
哪可是一千个铜板啊!一次就输了,老百姓哪见过这阵势啊,顿时观者云集,摩肩擦踵,一个老大爷的假牙都挤掉了,两个娘子被孟浪之子趁早乱揩了油,脸颊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