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妄言画上的魁星还真对得起相貌极丑这四个字了,此魁星画的高198厘米,其发上翘,突目而獠牙;右手高举执斗,左手前伸握有银锭;一足跷起,一足独立于鳌头之上;袒胸露乳,腰扎虎皮。
接着从背包里掏出不少纸钱,找来一个火盆,林妄言一边烧一边念叨道:&ldo;各路老少爷们儿,打扰各位住宿了,不过阴阳两界互不相干,打今天开始这个地方就是兄弟我住的了,给各路好汉烧点遣送费,各位好汉还请另寻他处&rdo;。
接着林妄言摆开朱砂符纸等物,用水漱了漱嘴,点燃三炷香朝着魁星拜了拜,先年清水咒语道:&ldo;此水非凡水,一点在砚中,云雨须臾至。病者吞之,百病消除,邪鬼粉碎,急急如律令&rdo;。再念清纸咒语道:&ldo;北帝敕吾纸,书符打邪鬼,敢有不服者,押赴都城急急如律令&rdo;。最后念清笔咒语道:&ldo;居收五雷神将,电灼光华纳,一则保身命,再则缚鬼伏邪,一切死活天道我长生,急急如律令。&rdo;
一般人看来,符图之术并没有什么章法可寻,它们无非是道士和尚骗人弄财的把戏而已,因为很少有人知道符图的结构,于是民间便有了鬼画桃符之说,用以饥讽符咒之术。金元文学家元好问说:&ldo;真书不人今人眼,几辈从教鬼画符。
《云笈七籖》卷七《八显》中云:&ldo;一曰天书,八会是也;二曰神书,云篆是也;三日地书,龙风之象也;四日内书,龟龙鱼鸟所吐者也;五日外书,鳞甲毛羽所载也;六日鬼书,杂体微昧,非人所解者也,七日中夏书,草薮云篆是也;八日戎夷书,类于昆虫者也。&rdo;是对道教符中主要的八种笔法进行的归纳。因符神圣故曰&ldo;八显&rdo;。
然后握笔在手,做好画符准备,密咒:&ldo;天园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笔,万鬼伏藏,急急如律令&rdo;,接着叩齿三通,合净水一口,向东喷出,然后先画左方二点,点尾上挑,如画鸟状,前置二小点,然后正中一大点,左方两竖,右方一点,再从中间起笔向左作环形,左下方一点一撇,右方一竖带勾,竖上写二个夷字,勾旁边画一点一提,边画边念道:&ldo;天有天将,地有地祗,聪明正直,不偏不私,斩邪除恶,解困安危,如干神怒,粉骨扬灰&rdo;,这是镇一切邪祟符,用来保家宅平安的。
成之后,还必须结煞。林妄言将四周窗户的窗帘拉上,俗语:&ldo;刀无钢不快,符无煞不灵&rdo;,&ldo;画符容易结煞难&rdo;。林妄言听家里的老不死说:&ldo;结煞要用三种煞(天罡煞、涌泉煞、肘后煞),而常用的是天罡煞和涌泉煞。什么符,结什么煞,念什么咒。自古以来均系师传口授,不形成文字,故《道藏》无载,史籍无考,口授时还要起誓为盟,不得泄露天机。最后老道长说了四句天罡煞歌决:&ldo;月月常加,时时见破军,破军前一位,誓不愿传人。&rdo;
一般人来说任你再怎么画,怎么念咒,所画出来的也只不过是张空符,毫无效力可言,原来符胆就好比一个人的肝胆,人无胆不壮,符无胆亦无威震力,以发挥其应用的神力验力。所以,在每一道符中,都要函上符胆,而所谓的符胆,就是结煞。
外显符篆为宗旨曰符法实践者必须先练气法丹功,具备深厚的内修基础。以内练中体认的元神及凝集的精气为用,方有通神达灵的法术,古言道:&lso;画符容易通灵难,丹凝神聚为真功,林妄言身上还真不得不让人感叹世家底蕴。
☆、第二章鬼井
第二章鬼井
这座小楼里面地下室有一口井,或者现在这所房子的主人都不知道。至于为什么地底会有一口井,林妄言也不知道,老鬼也没告诉他。林妄言只听说很久以前,这座小楼属于过一个将军,一位将军夫人生性凶残,经常虐待两名侍女。由于侍女都过着非人生活,因此相继在屋内投井自尽。自此之后,她们的亡灵每晚便在那口井附近,徘徊不去。随着大屋的荒废,幽灵的谣传渐为人所淡忘。
怎料多年后,一位富翁买入并翻新废屋后,雇用了一名叫阿菊的女子,为他料理家务。一日,阿菊打破了十件家传之宝的其中一件,因而受到富翁的严苛指责及虐待。阿菊含冤之下,便投进那口鬼在地下室便听到阿菊在井里一边哭泣,一边细数着:&ldo;一件,两件,九件,还欠一件呢!&rdo;。凄凉哭声,不绝于耳,也是从那时开始这口井连带地下室都被封死了。
林妄言看了眼面前的貔貅道,应该就是这底下了,无他,这也太明显了,黑曜石貔貅可以化解五黄大煞,用来化煞镇宅和旺财,已开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家运转好,好运加强,赶走邪气,有镇宅之功效,成为家中的守护神,貔貅保合家平安。而且底座写着辟邪镇宅四个大字,林妄言要是再发现不了,绝对不是长不长脑子的问题,而是瞎。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共四个名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再者从风水来说这只貔貅摆放也有问题,貔貅摆放有很多的忌讳,如果是求财,一定要切记。不要头冲正门,许多人把貔貅的头正对着大门摆放,认为这是招财,其实这就误解了貔貅的习性了。因为正门是门神或财神执掌的地方,貔貅无权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