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是面向大唐所有百姓,凡是家有余财的,皆可存到银行,银行给予一定的利息回馈。”
“借贷,也是面向全大唐百姓,凡是家有田产土地者,皆是可以抵押贷款,收取一定的借贷利息……。”
“此两项举措,是银行在陛下精神思想指导下,大唐开拓探索的宗旨引领下,一次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重要尝试。”
“目的在于,使得大唐的经济增长,商业繁华,钱币流通等……。”
李恪说完后,就静静的等着百官的反应。
当即就有官员提出问题。
“敢问吴王殿下,百姓储蓄,有利息回馈,那么这个利息是多少?”
李恪正色道:“利息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的,每年的利息都不固定。”
“比如说明年推出储蓄功能,一年利息,是两厘,三年利息是三厘半,五年利息在五厘半。”
“储蓄的年限越短,利息越低,年限越久,利息越高。”
官员吃惊的说道:“也就是说,十万贯存五年,利息五厘半,一年就是六千多贯,五年时间三万多贯?”
这个数目一出,百官哗然一片,都是难以置信之色。
简直就是在送钱啊。
十万贯如此,那百万贯呢?
又该是多少。
他们几乎都要晕眩了。
“陛下,银行此举,无异于是浪费国财。”有官员当即反对道。
“是啊陛下,不能这么做,若是人人都储蓄,哪里来这么多钱付利息,国库都遭不住的。”
“这事利国利民的好事,怎么就是浪费国财了?”
“我看储蓄就不错,由银行管着,家里不放多余的钱财,能减少盗窃之事的发生。”
“对啊……。”
百官们各执一词,双方激烈的争辩。
有的人则是在计算,家里的钱财存到银行,一年有多少钱。
不用做事,这不就是钱生钱了嘛。
虽然说有年限,但总比放在家里发霉的好吧?
“若是有人存了五年,中途取走怎么办?”
李恪答道:“低于一年,按月算,高于一年,低于三年,按一年利息算,高于三年低于五年,按三年利息算。”
“这写方面,银行都充满考虑到了的,制定出详细的规定。”
“诸公不用多虑。”
他气度沉稳,回答也是有理有据的。
百官们低声讨论,不过中枢大臣们却没有吭声。
大事开小会。
他们事前在陛下与太子面前,都达成统一的共识了的。
眼下是拿出来,让百官知道,朝廷要推动这项举措罢了。
不管百官如何反应,该推的还是要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