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廖在最前面给他们提着灯笼,“寺里没酒,你们三个这大包小包都背得什么?爬山背这么多东西,不累吗?”
谢运这时确实有些后悔,谁知道爬山这么累啊,但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只能背着坚持到山顶。
-
四人是在后半夜登顶的,来到往鄱亭占了个好位置。
这亭子建的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此时在亭上往下看,见含鄱口神气活现的横亘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间,张着大口似乎要鲸吞鄱阳湖水。
今夜果然是个大晴天,清亮的月光照在两座山峰和远处的湖面上,两座挺拔,漫山葱茏的大山,和波光粼粼的湖面交相辉映,极目远眺,湖光山色,峥嵘千里,尽收眼底,犹如人间仙境。
参廖望着远处,道,“千里鄱湖一岭函,说的就是这景观,今天倒是没什么人。”
谢运和苏轼,米芾,参廖,找了张桌子坐下,山顶比山下要冷很多,几人取出早就预备好的披风穿上,谢运则提前准备了一块珊瑚绒毛毯,把自己裹了个严严实实。
参廖把灯笼放在桌子正中间,大家裹着衣服围桌而坐。
谢运从背包里取出四罐啤酒,和提前准备好的几样零食,四个人便喝酒,边等着湖面的日出。
不知不觉,湖面蒙气传光,渐渐涌起一片光明。
湖面上飘着的几朵浮云,已经染上了一片红光。
“太阳要升上来了。”
米芾叫看着湖面,兴奋地叫了一声,奔到亭边,扶着亭子的栏杆往外探着脑袋。
苏轼举着啤酒罐,眯着眼看过去,“哪呢?我怎么没看见?”
米芾指着湖面,“那边,湖面的那条线上,有一点点红色的轮廓,看到没。”
苏轼摇摇头,“没看到,你是不是看错了。”
谢运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小望远镜,也来到栏杆处,他举起望远镜朝湖面看去,见水天相接处果然有一轮红日的轮廓渐渐升起,只不过由于水光朦胧,远远看去辨不太清。
谢运道,“的确有,不过只有一点点的轮廓,苏副使你是不是有点近视?”
苏轼,“好像有点。”
米芾却一眼看到了谢运手里的望远镜,“这是什么?”
谢运道,“望远镜,用这个看的更清楚,我给你们都准备了,在背包里。”
苏轼和米芾听了,开心地从背包里翻出望远镜,拿起来远眺湖面,谢运把自己手里的给了参廖,自己又去背包里拿了一个。
有了望远镜,看起日出果然清楚多了,他们看着一轮浑圆的红日渐渐升起,鄱阳湖澄澈得如同镜子一般,两边九奇峰和五老峰的倒影映在湖中,金色的阳光铺满整个湖面。
看完日出,他们在山顶吃了顿早饭,便下山出发去下一个景点,三叠泉瀑布。
在古代旅游有一个好处,就是景点人少,不像现在,但凡是个有点名气的地方,那一定是人满为患,与其说是看景,不如说是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