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谢奉之来了,还带了不少饭菜。
他带来的那六人小队住进了两个房间里。
有两个人轮流守夜,他们两两一组,因此不需要开三个房间。
“来,怀柔,一起吃!”
谢奉之在唐怀柔面前没什么架子,就像是邻家大哥哥一样,十分随和亲切。
唐怀柔走过来,给谢奉之递了个馒头。
“奉之,我还有很多话要跟你聊呢,主要是关于京城的。”
“自从咱们被流放之后,就再也没回过京城,也不知道那边情况如何。”
“你说,万一这次回去,咱俩被皇帝抓了怎么办?”
唐怀柔也是刚刚才想到这个问题。
当初皇帝把谢家流放这事就算完了。
可谁能想到,唐怀柔和谢奉之在流放路上,悄悄联络朝中大臣为沈暮林所用。
后来这件事却被皇帝给知道了,因此皇帝便下了全国追杀令。
不管是哪里的地方官,只要见到谢奉之,一律格杀勿论!
若有包庇以罪犯,知情不报,那就不是免官那么简单的了,皇帝直接将其砍头都是应该的!
但追杀令是下了,却没人照做。
所以谢奉之才能安稳的活到现在,并联络了更多的官员,一个个全挖了过来。
唐怀柔这大半年没待在谢奉之身边,对他身上所发生的事知道的并不清楚。
绝大多数都是谢奉之主动说,她才知晓的。
唐怀柔撕着馒头,一口一口的往嘴里送。
她一边吃着,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其实就算你不造反,这个王朝也快要完了。”
“我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一个国家衰败的迹象,就是从皇帝问臣民要钱开始。”
“首先皇帝会把手伸向商人,众所周知,商人是最有钱的。”
“虽然他们也要交税,但除了交税外,其余的钱就全归自己,不像官员那样,每个月只能领定量的俸禄。”
“商人生意做得好,领的钱可就多了去了。”
谢奉之点点头,很赞同。
唐怀柔继续道:“但如果商人也没钱的话,皇帝就会把手伸向自己的臣子,也就是臣子贪污受贿搞来的钱。”
说到这时,唐怀柔想到了一个人。
她也不管谢奉之能不能听懂,直接就说道:“乾隆皇帝在世时,和珅贪污现象很严重,乾隆心知肚明,但却从未声张过。”
“一有什么事他就交给和珅去办,你说乾隆能不知道和珅贪污吗?”
“他肯定是知道的,否则怎么会把那么多棘手的事,全都交给和珅去办呢?”
“在我看来,和珅是官员,乾隆没把手伸向商人而是伸向了官员,就已经有问题了。”
“这说明那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开始有衰败迹象了,只是并不明显罢了。”
“后来乾隆驾崩,轮到嘉庆皇帝继位,他倒好,直接把和珅给杀了,所有贪污受贿得来的银两全部充公。”
“站在百姓视角来看,嘉庆皇帝杀了一个大贪官,所得银两放在国库中,这是为了造福百姓,是做的好事。”
“但若站在政治角度上来说,嘉庆皇帝大错特错,他这样做分明就是杀鸡取卵,加快国家灭亡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