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阿拉伯的历史 > 第8章(第1页)

第8章(第1页)

贝杜因人、骆驼和枣椰,是沙漠中一切生物的三位一体的统治者;再加上沙子,就构成沙漠里的四大主角。对沙漠的居民来说,沙漠不仅是一个可居住的地方,而且是他的神圣的传统的守护者,是他的纯粹的语言和血统的保卫者,是防范外界侵略的第一条防线。沙漠缺水,天气炎热,道路不明,食物缺乏,这四件事,在承平时期,都是游牧人的劲敌;在战争时期,却是他们的忠实的盟友。游牧的阿拉比亚人,不大屈服于外来的束缚,是不足为奇的。

贝杜因人体格上和心理上的结构,忠实地反映出沙漠地方的连续性及其单调和干燥。在解剖学上,他是一捆神经、骨骼和肌肉。由他的体格,可以窥见沙漠的硗瘠和荒凉。他日常的食物,是椰枣和面粥或炒面,再加凉水或奶。他的衣服是象食物一样缺乏的:一件长的衬衫(thawb),一条带子和一件宽舒而飘垂的上衣(&lso;abā&rso;),这是我们在图画上看熟了的。头上蒙一块披巾(kufiyah),用一条细绳(&lso;iqāl)给结稳了。裤子是不作兴穿的,鞋袜是希罕的。坚忍和耐劳,似乎是他的无上美德;他有这种美德,故能在生物希罕的环境里生存下去。消极是这种美德的坏处。他宁愿消极地忍受,不愿想法改

---------------

2吉普赛人也叫茨冈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欧美各国,人口估计在80万至500万之间。原住印度北部,中世纪开始外移,过流浪生活,到处遭受种族主义者的歧视。‐‐译者

1伊本&iddot;素欧德在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改革,主要的特点就是使游牧人定居在土地上。

---------------

变自己所处的景况,命运无论怎样恶劣,是无关紧要的。个人主义,是他的另一种明显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根深柢固的,因此,贝杜因人不能把自己提高到一个国际型的社会成员的地位,他只关心本部族的福利,要他关心各部族共同的福利,那是很困难的。纪律、秩序、权威,都不是沙漠生活中的崇拜对象。一个贝杜因人曾祈祷说:&ldo;主呀!求你怜悯我,怜悯穆罕默德,不要怜悯别的任何人。&rdo;1自易司马仪(以实玛利)的时代起,游牧的阿拉比亚人,是反对一切人的,一切人也都是反对他的。

劫掠(gha)本来是一种盗贼的行径,但是,沙漠生活的经济情况和社会情况,却已经把劫掠提升到一种民族风俗的地位了。这种风俗,是以贝杜因人畜牧社会的经济结构为基础的。在沙漠地方,好战心理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心理状态;劫掠是有数的几种表现丈夫气概的职业之一。基督教的部族,如台格利卜人,也公开地干这种事。伍麦叶王朝早期的诗人顾托密曾以四句诗说明这种生活的指导原则,大意是说: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2。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劫掠现已成非法的行为了。劫掠是一种民族游戏,除非在迫于不得已的情况之下,照例是应该不流一滴血的。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对于减少需要养活的人口的数目,劫掠虽有帮助,但实际上不能增加可用的物资的总量。一个弱小的部落,或边境上的定居地,可以用现在所谓的礼物(khu-wah)向强大的部落换取保护。劫掠的观念和术语,已由阿拉比亚人运用到伊斯兰教徒的征伐上。但款待的原则,多少可以减轻劫掠的罪恶。贝杜因人,作为敌人,虽然非常可怕,但在他的友谊的规则范围以内,他也是一个忠贞而大方的朋友。在伊斯兰教之前的诗人,即那个时代的新闻记者,他们对于歌颂款待(diyāfah),是乐而忘倦的。招待、热忱(ha-āsah)和丈夫气概(uru&rso;ah)1,被认为是这个民族的高贵的美德。争夺水草的剧烈竞争,是一切争端的主要起因的核心,这件事使沙漠里的人民分裂成许多互相残杀的部族;但他们对于自然界的顽固和凶恶,都感觉到束手无策,这种共同的感觉,使他们觉得需要一种神圣的义务,那就是对于客人的款待。在一个找不到客店或旅馆的地方,对于一个客人拒绝招待,或接待以后加以损害,这不但有伤风化,玷污门楣,而且是违抗真主‐‐真实的保护者‐‐的罪行。闪族宗教的雏形,是在绿洲里发展起来的,不是在沙漠里发展起来的,这种雏形宗教,以石头和源泉为中心,那是伊斯兰教的玄石和渗渗泉,以及《旧约》中的伯特利的先河2。贝杜因人对于宗教,确是漠不关心的。依《古兰经》的判断,&ldo;游牧的阿拉伯人,是更加不信的,是更加伪信的,是更不会认识真主所降示天使的法度的。&rdo;(9∶97)就在今天,他们对于先知,也不过

---------------

1abu-dāwud,sunan(cairo,1280),voli,p89。

2abu-taā,ash&lso;āral-haāsah,edfreytag(bonn,1828),p171。

1参阅ignazgoldziher,uhadanischestudien,pt1(halle,1889),p13。

2&ldo;玄石&rdo;指安置在克而白天房上的一块黑色的陨石。&ldo;渗渗泉&rdo;指在天房旁边的一洞泉水。&ldo;伯特利&rdo;译为&ldo;神殿&rdo;。‐‐译者

---------------

口头上表示敬意而已1。氏族组织是贝杜因人社会的基础。每个帐棚代表一个家庭;许多帐棚集结的地方,构成一个区域(hayy);同区域的人员组成一个氏族(qaw);几个有亲戚关系的氏族,结成一个部族(qabilah)。同一氏族的成员,互相承认是同一血统的,他们只服从一个领袖的权威(他们的领袖,以族长为合格),他们使用同一的口号。他们是谁的子孙,就在谁的名字前面加&ldo;贝努&rdo;(banu)2的称号(贝努意思是子孙,例如贝努艾赛德,就是艾赛德的子孙)。有些氏族的名称是阴性的,这是古代母系制的遗迹。血缘关系,不管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总是维系部族组织的重要因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