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拔斯王朝早期强盛的几百年内,在被征服的各种族,特别是波斯人中间,出现一种有趣味的运动,这个运动的宗旨,是反对阿拉比亚血统的穆斯林(真正的或者假冒的)长期以来就表现出的那种优越感。这个运动叫做&ldo;多民族主义&rdo;(shu&lso;■b■yah),这个名称是从《古兰经》的本文(49:13)得来的,《古兰经》这一节的要旨是谆谆地教导穆斯林们要一视同仁,互相友爱。
---------------
1参阅■■jjikhalfah,voli,pp200‐205。
2edshakibarisl■n(cairo)。
3这本名著叫《凡俗和宗教的礼仪》(&rso;adabal-dunyaw-al-d■n),1925年开罗第16版。(这部书于1906年初版于开罗,曾用作官立学校伦理学教科书。‐‐译者)
4参阅fihrist,p252。
1曾出过几个开罗版,但是都没有评论。
---------------
哈列哲派和十叶派,采取争夺王朝的和政治的斗争方式;有些波斯人,采取宗教的斗争方式,包括异端和精低格(zd■qis,假装信神);但多民族主义,通常采取的斗争方式,是笔战。多民族主义者嘲笑阿拉伯人以智力上的优越自负,他们认为在诗歌和文学上,非阿拉伯人是比阿拉伯人优越的。为拥护多民族主义而战的,有比鲁尼、哈木宰&iddot;伊斯法哈尼等领袖人物;为反对多民族主义而战的,不仅有阿拉伯人,也有波斯血统的非阿拉伯人,如查希慈1、伊本&iddot;杜赖伊德2、伊本&iddot;古太白和白拉左里。最早的几部阿拉伯文学杰作的写作,是与这种争论的问题有关联的。我们所谓的阿拉伯文学,不是阿拉比亚人的,正如中世纪的拉丁文学,不是意大利人的一样。因为创作者是属于各种不同的种族的3,全部阿拉伯文学,是一种文明的、不朽的丰碑,而不是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字学、语言学、辞典编辑法、语法学,本来无论就根源和精神来说,主要都是阿拉比亚的,阿拉伯人主要的、新颖的贡献都在这些学问方面,但是就在这些学问中,最著名的学者也有一些是非阿拉伯血统的。召海里(约在1008年卒)曾编著一部字典4,以词的词根为主,按照字母表先后秩序而排列,后来的字典,都依此法编纂,而召海里是法拉卜的突厥人5。与他同时代的伊本&iddot;金尼(1002年卒),曾经使阿勒颇的哈木丹王朝的宫廷生色不少,他的主要功绩,是用哲学的方法处理语言学,他也是一个希腊奴隶的儿子6。就狭义的adab(纯文学)来说,阿拉伯文学开始于巴士拉文学家的舍赫(长老)查希慈(868‐869年卒),到回历四、五世纪时,就在白迪耳&iddot;宰曼&iddot;海麦达尼(969‐1008年)、内沙布尔人赛阿里比(961‐1038年)1、哈利利(1054‐1122年)等人的作品中,登峰造极了。由于受到波斯文学的影响,矫饰和辞藻的倾向,成为这个时期散文的特征。早期散文的简洁、锐利、质朴的表现法,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精巧而且优雅的文体,这种文体富于精心结构的明喻,而且处处押韵。整个时期的特点,是人文主义的研究,压倒科学的研究。在文化上,这是一个衰颓的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一个文学的下层阶级,这个阶级的许多成员,都不能独立维持生计,到处流浪,随时准备在语言问题和语法技术问题上摆下擂台,或者就琐碎的问题互相吟诗比赛,其目的是赢得富裕的保护者的恩惠。在这个时期,有一种新的文学体裁&ldo;麦嘎麦&rdo;(aq?ah),集合)兴起。&ldo;麦嘎麦&rdo;是一种戏剧性的轶事,在讲述这种轶事的时候,作者使内容服从形式,竭力地表现自己的诗才、博学和雄辩。&ldo;麦嘎麦&rdo;(集合)体的创造通常归功于白迪耳&iddot;宰曼(时代的奇观)&iddot;海麦达尼。其实,象&ldo;麦嘎麦&rdo;这
---------------
1bay■n,voliii,pp9以下。
2他是一位字典编纂者,933年死于巴格达。他为驳斥多民族主义而写了kit■bal-ishtiq■q,1854年由w■stenfeld出版于g■ttn。
3伊本&iddot;赫勒敦的《历史绪论》有一章的标题是:&ldo;伊斯兰教的学者大半是非阿拉伯人&rdo;,参阅uqaddaah,pp477‐479。
4■i■■■,2vols(b■1■q,1292)。
5y■q■t,udab■&rso;,volii,p266。
6同上书,volv,p15。
1这个名字的意义是皮货商;参阅ibn-khallik■n,voli,p522。他最著名的著作是《希世罕宝》(yat■atal-dahr),4册,1302年出版于大马士革,是当代诗人的选集。
---------------
样的体裁,不可能是任何一个人的创造,而是伊本&iddot;杜赖伊德和早期的文体家所代表的押韵散文和华丽词藻的自然发展。海麦达尼的著作2,成为巴士拉人哈利利的蓝本3,而哈利利的《麦嘎麻特》(aq??t)4在七百多年内,被认为是阿拉伯文学宝藏中仅次于《古兰经》的著作。哈利利及其他作家的《麦嘎麻特》里,有辞藻丰富的优美的轶事,多数读者认为这是唯一的特点,其实,这并不是唯一的特点。轶事本身,往往被用作一种批评的工具,用来批评当时的社会秩序,并得出某种有益的教训,但是这种批评是十分巧妙的,而且是间接的。自海麦达尼和哈利利的时代以来,麦嘎麦体已成为阿拉伯语中文学性的和戏剧性的最完美的表达形式,在这种语言里,从来没有产生过真正的戏剧。现实主义的或以恶汉为题材的早期的西班牙故事和意大利故事,显然与阿拉伯语的麦嘎麦有明显的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