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垃圾分类选择&ldo;我孙子市&rdo;并不偶然,它从八十年代开始就试行垃圾分类,现在,在日本十万人以上的城市中,它的废品再利用率排名第一。
早上七点多,我们走进一个普通市民家,由于一周两次来收分类垃圾,因此家中早已做好准备,报纸捆起来,瓶瓶罐罐洗干净,并在家中完成十几种分类。比如瓶子,瓶与盖是分开的,上面的塑料包装纸也要分离开来,之后,他们带着不同的垃圾来到收垃圾的地点,一会儿,好多辆收不同垃圾的分类垃圾车开来,将垃圾收走。
我们拍摄时,见到一位妇女拿着垃圾来了,之后又拿着垃圾走了。我们追过去采访才知道,收她带过来的垃圾的分类车已开走,她只好把垃圾带回家中存放,直到下周垃圾车再来时才能回收。也就是说,为遵守规则,她要让垃圾在家中再放几天,而类似的事情,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这样处理。
总有人说:中国向日本输出了文化,是日本人的老师。这话没错,不过功劳属于咱的老祖宗。最近这几十年,恐怕大多是日本向中国输出文化。在哆啦a梦创作室,负责人正向我们介绍哆啦a梦的诞生过程。动漫产业,已是日本对外出口的大产业,动漫形象在全世界登门入户,日本的形象也因此变得&ldo;可爱&rdo;起来。这背后,有日本政府无形的推手在起作用。
在大阪,我们采访了负责垃圾焚烧和大型垃圾处理的舞洲垃圾处理厂,从外表上看,花花绿绿的处理厂像迪斯尼的童话世界。由于日本小学四年级教科书中就已经有垃圾处理的内容,因此处理厂面向孩子们开放好几层的空间,在这里,有趣、生动、可参与。我想,走进这里的孩子,不会对垃圾焚烧有意见,也体现出&ldo;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rdo;的特点。
所谓垃圾焚烧,是把分过类的垃圾投入大坑焚烧,最后变成粉末物质,这粉末可用作填海的基土;燃烧产生的废气需要再经过高科技处理,从烟囱直接排出时已无公害。同样道理,废水也经过处理,在排出时没有公害。
之后,我们又去了一家大超市,在门口就有回收站,回收那些可降解的食品包装盒。很多市民购物回家后,会把包装盒洗过再送回到超市回收站,这些回收物之后被制作成员工的服装以及卫生纸。在这个超市中,这样的卫生纸会特别标明,而且价格比其他的便宜,以鼓励大家消费这样的循环制品,而且,也是用低价来表达对参与者的一种感谢。
所有的采访结束后,我们作的第一个决定是,加长这个选题的播出时间,压缩时尚文化的时间。因为它让我们深深触动,并且想象:如果从现在开始行动,二十年后的中国将会怎样?
目前在中国,多个城市上演反对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公民行动,人们担心在垃圾焚烧的时候,由于分类管理不严而产生的二英会损坏人们的健康。
回望日本,我相信,垃圾焚烧是未来垃圾处理的大趋势,上马在所难免。然而在维护公众健康方面,政府责无旁贷,推进垃圾分类,加强对垃圾焚烧厂的监管,提升科技水准。但是,在要求政府尽责的同时,每一个参与公民行动的公民是否想过:这也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将承担更多义务去投身其中!
捍卫权利的时候,我们应做好承担义务的准备;而将来承担义务时,稍有松懈,权利有可能再度丧失。在每一个今日为权利而拼争的家庭中,如果明天不能忍受这种垃圾的存放与分类方式,不能严格地遵守相关规定,一切还会走到老路上。
细节处的优点与毛病
看日本,如果是粗线条地扫描,很快一目十行马马虎虎过去,估计会留下个&ldo;还行&rdo;的大印象,当然,也就会忽略日本在细节处的特色。
在涩谷等东京繁华地带,看行人过红绿灯是必须拍摄的项目。红灯时,无人穿越;绿灯时,汹涌人潮鱼贯穿行,的确壮观。
日本大城市中,人们的交通主要依靠地铁。高峰时,车厢里的椅子都能收起来,大家都站着,为了节省空间,到了非高峰期,椅子才放下;而在车厢里,很少有人跷二郎腿,打电话也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无论购物还是吃饭,都是有秩序地排队,无人加塞儿。
在日本,一般工作人员都有两部以上手机,严格地公私分开,绝不会用公司电话接私人来电,更不可能用公司电话打私人电话。
有一次,去郊区拍摄,在一个城乡结合部,我想方便一下,正好农田边一个废庙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厕所,司机告诉我:厕所里有卫生纸,我将信将疑:这荒郊野外,废庙旁的厕所,真的会有手纸?
我走进去,拥有一瞬间的感动,这里不仅有干净的手纸,旁边还有备用的;再仔细看,又一个细节让人动容,马桶水箱的盖子,就是一个洗手池,洗完手的水又流入水箱,可以冲马桶用。
是谁,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制,让这郊外的小厕所也在文明的关照之内?而走到这一步,又用了多久?
当然,如果继续去寻找优点,细节之处让人感慨的地方太多,我总是想:这一切,将来也该是我们的。
在日本,找缺点其实也容易,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两面。记得在北京,一位美国商会的负责人跟我聊天时说起过日本,他说:&ldo;中美两国国民交往起来很容易,大家都放松,不拘小节,大国的国民似乎都这样。比如咱们,可以坐在桌子上聊天,但跟日本人就不行,必须正襟危坐,他累咱们也累。&rdo;
这一点,在日本,我感触太深,甚至连日本人自己也清楚。去我们的翻译杉本大姐家吃饭,她的丈夫,一个长期热心帮助中国留学生的日本议员,对我们说:&ldo;我特愿意让中国人来家里吃饭,五分钟不到,他们已经吹着口哨去厨房帮忙了,我当主人的甚至可以躺着看电视;而假如请日本人来家里做客,我要规规矩矩地当主人,他们规规矩矩地当客人,一顿饭吃完,送走客人,我会累倒在床上。&rdo;
日本人也越来越缺乏变化的能力。在日本是没有&ldo;与时俱进&rdo;这个词的,因为日本人很难接受随时改变,尤其当前辈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后辈更不敢修改老规则,哪怕心里知道那老章程已不合适,也不敢动。比如松下老总在接受我采访时,谈到正在进行的裁员,他几乎用让人听不懂的方式讲述着这个行为,唯恐人们&ldo;攻击&rdo;他改变了不裁员的老章程。而有一次与日本同行合作主持节目,一个非常简单的主持词的改动,他们居然连请示带报告用了两个小时,让我以后几乎不敢再与日本同行合作。
现在的日本,正纠缠在这份不敢不能不愿不会改变的尴尬之中。
走在日本街头,流浪汉越来越多,贫富差距也在加大,年轻人的憋闷感在增长,日本的自杀率连年走高,已成为日本各界关注的大问题。与很多日本人交往交谈,很难有畅快直率的感觉,大家都客气,都用外在的暧昧把自己藏在套子里,让外来者也感觉很累。
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男人,在白天与夜晚,在酒前与酒后,根本不是同一种动物。白天彬彬有礼,注重细节与外表,一到酒后的晚上,就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在晚上,我多次见到酒后的日本男人当街撒尿,旁边路过的人也似乎习以为常。还有更进一步的,某日本企业的三号高管,平日里一切正常,正人君子,某酒后之夜,回到出差住的宾馆,一出电梯就以为到了房间,将自己扒了个精光,并且还认真仔细地将脱下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一边,然后一头倒在电梯间前的地毯上&ldo;满足&rdo;地睡去,让宾馆的服务人员尴尬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