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姨父一直都说,如果想赚钱就走南方。最好找个熟人去广东,深圳。
可她们家没有在南方的熟人,有认识的人。爸爸觉得不熟不放心。
人家把你女儿卖了,就说走丢了。你也拿人家没办法。
那么远人家几年不回来,你女儿都被人啃的渣都不剩。女儿怎么小心都不为过的。
村里又不是没有出去丢了的,还是男孩。父母找了好几年,都没有音信。
表姨父说如果跟他走,安全肯没有问题。就是到挣不到钱。
爸爸说不为挣钱,让孩子出去见世面。不然没有见识。
出来的时候十月就带了两件短袖,一件薄外套,总要过冬吧。又买了棉袄。哪里还有钱。
上辈子还好,张英没有结婚前,活的很懵懂。
爸爸是个爱孩子的,在村子吃酒席,会偷偷的把席面上的好菜,带给俩姐妹。(男人这样做会被人笑话的。)
无论走哪里,都会给姐俩带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
虽然现在看来,那些吃不算个啥,不吃也可以长大。可在孩子心中,那是被爱的感觉。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家里大多数事情,都是爸爸做主。所以童年虽然辛苦,但是也还蛮快乐。
张英和妹妹都不喜欢妈妈。总觉得她爱钱,胜过爱女儿。
这次爸爸去开会了,刚好妈妈收到张英的信。就她回了。
其实张英后来回忆这一生。觉得自己很乖很苦。
因为妈妈干活不行。爸爸要在大队干,还要种家里四个人的土地。
妹妹又小一点,所以她三四岁就放猪,放牛。大一点就割猪草,煮饭,捡柴。
上学前煮饭,放学后就收鸡鸭给猪煮猪食。在大一点就挑水,插秧,收麦。
别的小孩满山遍野的疯玩。张英要干很多家务。
爸爸会很抱歉的跟她说,她投生在他们家,让她受了苦,对不起她。
她觉得爸爸对她很好,很温暖。她和妹妹每一次走远路,爸爸会看着车子走远了才回去。
在车上回过头,看见爸爸都会想起,朱自清的(背影)。
能为爸爸分担,她不觉得苦。
其实爸爸脾气并不是很好。他有时候很强势,生气狠了也会打人。
有时又觉得他很柔软。也比较讲道理。也许是他平时对姐妹俩的关爱。姐妹俩对他还是孺慕。
后来终于知道小孩不能太乖,越乖的孩子越苦。
张英在想,这辈子这封信回不回。如果回要怎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