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部队10月31日奉命撤入公共租界,按中央双方调停约定中租界当局承诺,部队本应撤经租界后马上回到中国战
线上去,可是租界当局受日军胁迫没能履行约定,而对谢晋元等763人(原800,牺牲37)实行缴械,羁禁在租界上的沪西星嘉坡路(今
余姚路)的&ldo;孤军营&rdo;,由万国商团武装看守。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受日军收买的叛徒刺杀身亡;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上海租界,谢部官兵于是沦为日军俘虏,被押往各地充苦工,直到战争结束后,平安返回的不过100多人。
从八百
壮士的这一悲惨结局,即可见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无能与不负责任之一斑!
【10月31日】
此次抗战成败得失固难逆料,但统一局面必可因益见巩固。
此次抗战,实被迫而应战;与其坐而待亡,忍
辱受侮,不如保全国格,死中求生,与敌作一决战。如我再不抗战,则国民精神亦必日趋于消沉,民族生机毁灭无余矣!
设或
与倭妥协,即或答应其要求,甚至承认伪满,但其一遇国际矛盾冲突之机,彼必不顾信义,继续侵略不止。
这一天,是蒋介石
51岁诞辰。他在检讨自&ldo;七七&rdo;卢沟桥事变以来近4个月的抗战形势。
就整个战局来看,呈现连连失利的趋势。10月中旬,绥
远失陷,山西太原也危在旦夕。这时上海方面,浏河、闵行、江湾、闸北、真如等地已被日军占领,中国后方又无兵力增援,敌我战
斗力对比悬殊,我军疲惫不堪,难以支持,再苦撑下去,只有消耗兵力,徒劳无益。可是由于蒋介石严申命令,擅自撤退,军法从事
。前线指挥官都不敢报告真实情况,倘有直陈实情者,即遭蒋的申斥。
10月末,守卫上海军队实在无法支持,大本营副参谋长
白崇禧和作战组组长刘斐才向蒋介石再三苦谏,说明上海会战应适可而止,以便更好地打击敌人和保存我军的战斗力。蒋介石无奈,
采纳了将主力部队撤往吴(江)福(山)一线和江(阳)无(锡)海(盐)一线,从事调整,伺机反攻的意见,下达了撤退命令。
10月30
日蒋介石开始迁都重庆。
这篇日记意在强调&ldo;与敌作一决战&rdo;的战略思想,正因为如此,在命令下达的第二天,蒋介石又听信
了外交部意见,寄希望于九国公约签字国的布鲁塞尔会议迫使日军退走的意见,要收回成命,要各部队仍回到阵地上死守三天。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