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印度士兵编组成&ldo;印度国民军&rdo;,打算利用这支军队入侵印度。
在这样情况下,如果日本移兵攻击印度,则失去民众支持的
英军,将立即土崩瓦解,甚至如果印度民众脱离同盟国或是站到反同盟国的立场,则对于同盟国来说,实在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基于此种紧急情况,蒋介石于1942年2月4日至21日偕宋美龄出访印度。
蒋介石访问印度的目的,一是加强在印度方面的中、
英协调;二是站在同盟国领导者之一以及同为亚洲人的立场,要劝说英国和印度国大党双方冷静地促膝会商,一致协同抗日。
蒋介石分别会晤英国驻印度总督林里资哥与印度国大党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甘地、尼赫鲁等人。但双方都不肯让步。英方对蒋介石的
劝说拒不接受,不肯变更其一向对印政策;印方列举英殖民主义者自统治印度以来的各种迫害事实,详细说明其&ldo;非暴力、不合作&rdo;
运动的起源与成效,并表示:自此之后,仍将坚持此一主义,斗争到印度获得自由为止。
蒋介石在2月18日中午,于加尔各答
的一个公园里与甘地会晤时对其劝说道:
&ldo;中、印两大民族,占全世界人口之半数,故欲求世界人类完全解放,则必须先获得
中、印两民族的自由与解放。
&ldo;唯革命有两个因素--一为争取时间,一为争取世界同情。前者有赖于中、印切实合作,后者则
完全在印度是否实行参战。
&ldo;我以中国革命党员资格前来印度访问,与印度革命友人会谈,主要目的,就是在联合反抗侵略势
力,以奠定中、印两民族求得自由的基础。&rdo;
2月21日,蒋介石在电台向印度人民发表了临别赠言《告印度人民书》,全文由
宋美龄以英文代读,其要点如下:
&ldo;余敬向我兄弟之邦印度建议:吾人在此人类文明死亡绝续之交,唯有各尽所能,以取得人
类整个之自由。……
&ldo;在太平洋战争开始以后,已随时代而有一甚大之转变,各民族求得自由之方式,今昔实亦有所不同。现
在,各反侵略国家无不要求印度国民在此新时代中尽其应尽之责任。……同时,世界大多数人士皆已同情印度之自由。此种宝贵难得
之同情,应特加珍重而使之勿失也。&rdo;
2月22日,蒋介石由印度归国的第二天,便通过驻英大使顾维均将如下意见转达丘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