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此败北之际,急需美援之时,蒋介石不好硬
顶罗斯福,而采取了&ldo;应付之道&rdo;:先是表示愿意接受罗斯福的建议;接着婉转地说明要有个&ldo;准备阶段&rdo;,否则将他的军队交出去
,史迪威也指挥不好;最好,他向罗斯福要求派一名美国联络员,由联络员来&ldo;全权调整我和史迪威将军之间的关系。&rdo;
罗斯
福同意了,于是派赫尔利来华。当然这是后话。
对这封不客气的来电,蒋氏大受刺激,感慨良多,他认识到&ldo;若不自立自强,
国家民族亡无日矣!&rdo;他下决心要&ldo;奋斗图强&rdo;,然而,眼下,他还无法做到&ldo;自立自强&rdo;,因美援还在召唤着他,他也只能忍气吞
声。
【7月20日】
此为敌国不能维持现局及崩溃在即之征兆,不能不认为吾人之又一胜利也。
此论为蒋氏1944年7月20日所
记。日记中所提到的&ldo;此为敌国不能维持现局及崩溃在即之征兆&rdo;之说,是指1944年7月18日以东条英机为首的内阁被追究连战连败
的责任而总辞职。蒋介石把这看作是&ldo;吾人之又一胜利也。&rdo;
194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接近胜利的一年。在世界反法西斯
力量的沉重打击下,德、意、日法西斯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被遏止,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到了日暮途穷的境地。
在苏德战
场上,苏军由防御转入了反攻。
1944年6月,英美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对德、意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上,日军顾此失彼,连连失利。随着美国在太平洋上对日反攻力量的增强,日本在南洋的海上运输线已被切断
,甚至日本本土也频频遭到美机的轰炸。
在中、缅、印交界的缅北战场上,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中、美、英积极组织打通中
印公路的战役,连连取得胜利,该战区日军不仅遭受重大打击,而且面临孤立无援的困境。
为策应缅北日军,保住一条陆上交
通线,重振&ldo;皇军&rdo;在太平洋战场的军威,日军发动了&ldo;1号作战&rdo;即豫湘桂战役,以求一逞。
在太平洋战场上,从1943年6月
份开始,以美国为首的盟军部队不断加强了对日军的进攻。使日军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战略要地连连陷落,日本本土受到更大的威胁。
1943年底,盟军攻陷了所罗门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
1944年2月,美军占领了马绍尔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