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阿三自古以来便有着“恋金癖”的美誉。
早在2000年前,罗马人就发现,阿三商人对罗马的金币情有独钟,见到金币便走不动道。
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把手里的货物全部换成黄金,然后心满意足地背回家乡。
这种对黄金的执着,让古代西方人戏称阿三为“金雀之国”。
那么,阿三为什么会对黄金如此痴迷呢?
除了现实的经济需求,更深层次则在于宗教信仰。
阿三有三大宗教——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
他们虽然教规不同,但都将黄金视为神圣的象征。
无论是18K还是24K,都被赋予了所谓的神性。
其不仅是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还常常号召信众向神庙捐献黄金,声称神明特别喜爱金子。
斯里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便是阿三最着名的神庙之一。
它供奉着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
毗湿奴是“维护之神”,性格温和,愿意拯救世界,保护众生,尤其擅长满足人们的愿望,被誉为印度教中的观音菩萨。
毗湿奴的妻子拉克希米则是财富和幸福的女神,被称为“吉祥天女”。
这对神只在阿三民间享有极高的声望,从国王到普通百姓,无不虔诚地膜拜。
根据零星的文献记载,当地的土邦王子成年后,必须向斯里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捐献与自己体重相等的黄金,以祈求毗湿奴的庇佑。
然而,由于阿三对历史记录的不重视,神庙的具体建造时间已无从考证。
只知道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300年的800年间,它频繁出现在印度教的文献和各种史诗中,被人们誉为“黄金庙”;
只因在传说中,这座神庙内藏有无数的金银财宝!!
斯里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多次扩建,最终寺庙的主体建筑外部全部被涂上了金色,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黄金庙。
每当阳光照耀,整个神庙金光闪闪,宛如天堂降临人间,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圣。
这座神庙不仅见证了阿三民众对黄金的深厚情感,更成为了阿三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象征。
然而,也正是这份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最终导致了斯里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的逐渐荒废。
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庙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了众多贪婪目光的目标。
在中世纪,随着印度次大陆上的政权更迭,外来侵略者如穆斯林军队和欧洲殖民者,为了掠夺神庙中的财富,频繁地发动攻击。
这些侵略不仅造成了物质上的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它们严重动摇了信徒们对神庙安全的信心。
当信徒们开始担心他们的奉献可能最终落入敌人之手时,捐赠的意愿自然减弱。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人们对宗教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年轻一代更加注重现实生活的改善和个人发展,而非将大量资源投入宗教活动中。
政府对于宗教场所的管理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试图减少宗教活动中的浪费现象,鼓励将资源用于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曾经辉煌一时的斯里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与活力,访客数量锐减,维护资金不足,最终走向了衰败。
然而,命运总是这么神奇!
就在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跌入谷底之时,它迎来了自己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