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我们在城外一发动,他们就会趁势进攻县衙,里应外合!&rdo;
钱山用力一挥手。
&ldo;好!&rdo;钱山办事,管宁一向是放心的。但他放心,可不等于是别人都同意,钱山一个外人爬到这么高的位置上,总会有人看不性的。
&ldo;平寿距离剧县不远,要是文秆来援的话……&rdo;
管小二很快就发现了问起。
&ldo;没事!两地相距只有五十里,也需要跑上大半天,但平寿只有187名兵丁,征召的一百多名青壮,我们混入的人就占了三分之一还多,到时候,以十倍的兵力攻城,还不是一鼓而下的事……
关键在于东莱,东莱有百万流民,若是东莱一乱,那就十拿九稳了……&rdo;
&ldo;老叔,东莱尽管放心……&rdo;
管小二一拍胸膛,大包大揽了下来,他这回去东来,一帆风顺,几个加入的屯长,五十几个的头领都拍了胸膛的‐‐流民屯的管制比较严厉,彼此之间的联系不那么方便,各屯多有自己的头领。
管亥却放心不下,细细询问了几个问题。
流民屯归刺史府直辖的,小吏不敢收训,治中张涧会从税赋里提出一成分发给小吏,故而,流民屯的税赋比较轻。而归属于地方的部分流民屯转换成的乡里,因是外乡人,刺史也不能时时照看,负担就很重了。太平道一向在后者中发展较好,如今说到起事,也是如此。日子好过的,十有八九是不愿意冒险的。
不过,就是这样,管小二也联络了上万之众。到时候,大乱一起,就由不得流民说不了。
&ldo;也可以了&rdo;管亥想了会儿,还是不放心,&ldo;小二,你再跑一趟,联系北海东部的几个头领,胶东、即墨、挺、观阳几城打下来以后,就不要回来了,一并归你指挥,务必扫平东莱!&rdo;
管小二也是管亥的侄子,为人是粗了些儿,但作战很巍猛,又是同族,管亥也很看重他。
&ldo;谢谢老叔了,侄儿一定不会令老叔失望的!&rdo;
管小二得意地看了一眼钱山,钱山哪儿有心思理他,只作没看见。
十八,八月十八!
第三十一章八月十六
七月时节,麦收完毕,一望无际的麦田里,空空旷旷的,如荒野一样。清爽的秋风吹过,只有一小块麦田泛起金色的麦浪,麦浪翻腾着从一边传向另一边,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接,随风轻轻摇摆。
麦收过后,闲来无事,不少屯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麦田边。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人人脸上自然流露出几分惬意。
&ldo;文屯这地不错呀!看这架势,一亩地还不得收个三石八九斗&rdo;……
文屯自然是姓文了,单名一个亮字,表字子明。庄稼人没有那么些讲究,老老少少都叫他文屯,既指明了他是屯长,也透出一种亲热和敬重。
老者用眼睛一斜那说话的青年,颇不屑一孜。
&ldo;小三子,别看你大伯干活不如你快了,可这眼力,你还得练练。文屯这地三石八九斗能下来吗?
&ldo;我看准有四石,保不齐四石都打不住……&rdo;
&ldo;李伯,你这话说的,您老的身体好着呢,干活也不比我慢……再说了,我这两下子,还不都是跟羲你老学的……&rdo;
孙小三笑着接了句,当初他对庄稼活可是一窍不通,若不是李老汉手把手教他,哪儿能学的这么快,这份恩情他可不会忘了。
&ldo;小三子,知道你会说话&rdo;李老汉脸上笑开了花,&ldo;可你这么说,大伯我还真是受之有愧……&rdo;
在文屯的面前,谁敢说会种地。当初何屯一个读书人,说要教大家伙种地,还真没人相信。读书写字,读书人自是有一套,可种地还是要看咱庄稼人的。
哪儿成想,文屯这区田法还真是不一般。这一亩麦子种下来,竟收了三石多。把所有人都震了。听说,是一个叫汜胜之的人写的农书。专门教人种地,这读书人还真是什么都懂……&rdo;
&ldo;对了,小三子,没把你家小子送去学堂吗?&rdo;
孙小三也想起了文屯,用手挠了挠后脑勺,讪笑不已。听见李老汉问这话,立刻摇头:
&ldo;哪儿能呢?瞧您老说的,我就是再不懂事。也不会不让孩子去。
小虎子上个月一满六周岁。我就送他去上学堂了,不求他能赶上文屯,哪怕能看明白那个他、池胜之书也办……&rdo;
正说着闲话。人群里起了一阵骚动,孙小三起身一看,是文亮来了。
文亮是个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古铜色地皮肤,剑眉朗目高鼻梁,英姿勃勃,许是要干农活,身上穿了一身短衣,他个子高高的,几年农活干下来,身材更是结实挺拔。
&ldo;有事情吗?怎么都来啦?&rdo;
文亮边与人打着招呼,边诧开地问道。众人嘿嘿直乐,也不说话。最后,还是孙小三大声说了句:
&ldo;没事!过来看看文屯的麦子能收多少,真要是好收成,少不得,还要跟您学学这法子……&rdo;
文亮一听也笑了,&ldo;哪儿还用说,真要多收了斗,自不会瞒米大家伙。不过,谁想学的话,到时候来干活就是,何必……&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