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本是各州刺史的顶头上司,各州刺史每每年派人上雒阳奏事,就是要向其报告。张涵自然也少不了与韩馥打过交道。后此之间,虽然没有见过,张涵却知道不少。韩馥这人不是非常翕官,却也非是清廉之人。张涵平日里送上的精制笔纸,节日里送上地土特产品,弗馥也都收下了。
&ldo;弗文节非碌碌之人,但胆小怯恬,也不是雄才,太平年间知掌一州,尚可以有些许作为,如今变乱在即……&rdo;
戏志才摇头叹息。张涵却猛然想起一事来。
&ldo;韩文节知冀州,可是件大好事,我现在要结交于他,不知应该如何着手?&rdo;
戏志才不知张涵搞什么鬼,与张涧对视一眼,张润也不知晓,略略思量,也知张涵不怀好意,但此时却不便细想。
&ldo;主公与韩文节本有往来,想要结交不难,但要得到他的信任却不容易。韩文节初知一州,原州刺史却死于大人属地,大人此剽前去结交,只怕不会有效。
黄巾张饶等入渤海,越河间,与黑山贼联为一体,张仲华(张英)欲进不能,不如就此退回。大人可谴使前去,与韩文节商量一下,如何合作剿灭黄巾……&rdo;
&ldo;文臧所言极是。&rdo;
张涧也符合戏志才的意见。
&ldo;那好,文臧既然如此说了,此事就托付给你了。&rdo;
&ldo;主公请放心,戏志才必不辱使命!&rdo;
张涵匆匆与两人议完了此事,便不再多说,张涧随着译文一起递过来地,还有一封书信。张超在雒阳日久,两人只在三年前张超成亲回鲁国时,见过他一面,彼此时常有联络,并不陌生。|奇+_+书_网|张超来信不多,此次却不知有什么事情。
打开书信一看,张涵却是笑了。张超并没有什么事,他已经让人把妻子儿女送往了鲁国,只是来信托他照看一下。
张超的孩子尚小,此时长途跋涉,是很容易天折的,但是,他可不敢忽视张涵的警告。与其等灵帝驾崩匆匆忙忙,还不如现在就送回鲁国,沿途也更安全些。同时,张超在雒阳也是有住宅地,但他已经搬到了城外居住。关于雒阳情报网撤离的事情,张超有不同意见,他以为,重要的骨干可以分散到关中其它地区,但并不同意大部撤离‐‐这些是用隐语写的。
这事需要仔细思量,张涵考虑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偏偏这事没法与人商量。董卓最后迁都长安的时候,雒阳人可是没l夏多少。不过,关中怎么样,张涵却没有印象了。
现在的问题在于,是撤离人员,保留一批热悉关中的人员有利,还是分散到关中,了解更多的情报有利。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张涵有点拿不准。最后决定撤离三分之一,最熟悉关中各地区情况的;分散三分之一,活动能力和生存能力强的;保留三分之一,雒阳最重要的情报来源不动。
中平六年初,张涵获准扩军两千,但他趁着伍子方率军未归。新招募了五千兵马。反正,用他的话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在伍子方没有归来的时候。青州多招募点儿军队,是有好处的。大不了,到时候再遣散好了。当然,张涵也就是这么一说,他才不会解散军队地。
张涵全心全意开始组建一支自已的部队,他从家中调集了大批毕业生。作为骨干,又严格挑选士卒。按他的要求,应征士卒年龄必须在十八到二十五岁之间。身家清白。身体健康,无传染病,身高在七尺二寸以上。青州州兵的伙食好。不克扣粮饷,总比在家种地要强。再说,青州人有地是,流民巴不得能加入州兵呢!
张涵如何在青州心事暂且不表,雒阳的形势却急转直下。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病重,太子未立。
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就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宦官内部都有着不小的分歧,摇摆不定。
如果是长子刘辩继位,作为皇审的舅舅,大将军何进便会势力大涨,甚至可能会独揽朝政。显而易见,这并不符合宦官的利益。
但是,若是刘协继位,事情更麻烦。刘协地生母王美人之死,十常侍是出了大力的。尽管没有证据,然而,谁能跟皇帝讲证据,这终究是个隐患,谁知道刘协什么时候会想起来。而且,刘协继位了,董氐也一样会势力大增。
想来想去,十常侍还是觉得应该支持刘瓣。他们与何氏的关系很好,何皇后是他们一力支持地,张让的儿子还娶了何进的妹妹……
不过,作为后起之秀的蹇硕却不是这么考虑地。王美人的事与他无干,如能拥立刘协,他就是首功一件,取十常侍而代之,甚至把持朝政,都不是不可能。蹇硕手中握有西园禁军的,骠骑将军董重也不可小视,这个也是不能不考虑的……
十常侍犹豫不定,灵帝却等不得了,他身体不好,等不起了。于是,灵帝就指使蹇硕提议,称韩遂作乱,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
士大夫们把诛除宦官、匡扶汉室的希望寄托在了何进身上,荀攸、郑泰、陈琳和逢纪等智谋之士,都投入其门下,何进门下是人才济济。这么粗漏的计谋,自然瞒不过何进。
诀窍无它,就是一个字‐‐&ldo;拖!&rdo;
有人说的好,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众所周知,灵帝的日子不长了,他肯定靠不过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