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第224章(第1页)

第224章(第1页)

董卓入雒阳之后,犯的最大的错误,不是其他,而是废了少帝刘辨。薰卓的本意是树立自己的权威,但他久在边地,习惯了胡人的风俗,以力强者为首,却忽略大汉国是礼仪之邦。在大汉国中,正统性是极为重要的。刘辨具有无可置疑的正统地位,董卓出身低微,又没有得到士大夫的支持,妄兴废立,破坏了自己的立身之基。董卓若是挟天子以令天子以令天下,历史就是另一种样子了。

所以,讨伐董卓被认为是大义。当然,这个大义,也是有所争议的。很多士大夫以为投鼠尚还忌器,何况皇帝在董卓手中。既然是有争议的,张涵不参与讨董,也就不会损失什么了。

在这个时候,张涵却兴兵&lso;讨伐泰山贼&rso;,舆论便很不利于他了。自然,张涵夺取了泰山,张家势力结为一体,避免了分裂。如果以张何为首,张家在鲁国出现了第二股力量,张涵的位置就很尴尬了。张涵再强大,张何也是他父亲,因此,哪怕损失再大,泰山也是必须尽快占领。这些话,郭嘉当然不会讲出来,并不是说他想不到。而且,张家连成一体,取长补短,势力也会大涨。

不过,凡事有一利便有一弊。张涵占据泰山郡,得了实惠,就失去了名望。天下人又不是傻瓜,张涵怎么说都可以。如果说,关东群雄出兵,大体尚是大义在身,那张涵出兵泰山,就毫无疑义是违背大义了。这在政治上是很不利,很被动的。

郭嘉三言两语,点到为止,人人都明白的事,不必多说。话风一转,郭嘉便说起了献帝刘协‐‐少帝刘辨在群雄讨董之后,就被董卓使人毒死了。

&ldo;天子都长安,至今已经有四月之久,青州当谴使入长安……&rdo;

&ldo;好!奉孝真是知道我的心意……&rdo;

窗户纸一捅破,就没有什么希奇的了。

天下舆论掌握在士大夫的手里,大义的最终解释权却在皇帝手里。少帝死后,献帝是先帝唯一的儿子,他的正统性就确立了。董卓不是正统,但没有人可以质疑献帝的正统性。张涵占据泰山肯定是错误的,可只要皇帝说这事对,那就一点问题也没有。

郭嘉出了个好主意,人选却费了心思。这与表华为泰山太守不同,那上表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群雄讨伐董卓,张涵没参与,反而在后面挖刘岱的墙角,按说是有助于董卓的。然而,董卓这人是个暴发户,行事有胡人之风,却喜欢附庸风雅,张涵与董卓的关系不好,也说不准有没有危险。

去年董卓刚入雒阳不久,就派人到不其,指名要辟蔡入朝为官。辟蔡不肯,董卓就要张涵把他强送去雒阳。张涵对辟蔡是有点看法,但对辟蔡的学问还是很钦佩的,自不理会董卓的无礼要求,双方一度闹得很僵‐‐主要是面子问题。

而且,派人到长安去见皇帝,使者在青州要有一定的地位,另外还要有声望才好,可又不能太有声望了,董卓喜欢附庸风雅,太有名望的话,保不齐董卓就给留下了。若是极重要的人选,张涵还不心痛死。

这样一来,使者的选择,就费思量了。张涵盘算了一阵儿,决定派甄子然为使者。甄子然在青州颇有声望,曾担任青州别驾,在青州的地位够高。因为疾病才转任安平从事的,如今痊愈了,张涵直接令他为长史,出使长安。

至于原泰山太守应劭,张涵则硬辟为文学从事,与管宁一道负责文化教育。所谓硬辟,即是说应劭死活不同意,张涵直接把他全家&lso;请&rso;到临淄的。目前,应劭正在耍赖,放挺中。张涵也不在乎,他主要是个姿态‐‐文学从事本就是个闲职,愿意做就有做不完的工作,不愿意做,也可以什么都不做。有管宁在,应劭整日躺在家中,也不会影响教育。

使者的事越快越好,甄子然稍为准备便出发了。七月二十一,张涵刚刚送走甄子然,项奉就来找他。

&ldo;主公,你看这是五铢钱,这是四出之钱,这是磨边钱和剪凿钱,这是董卓的无文小钱……&rdo;

项奉拿出了十余枚铜钱,给张涵一一讲解。五铢钱是大汉国通行的货币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有一两百年之久了,发行量很大。保守估计,大汉国也铸造了六七百亿钱。

四出之钱则是灵帝中平三年新造的,这钱铸的很好,比五铢钱稍重点儿,钱幕从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阳文直线到达外部‐‐这样做是为了防范不法奸人锉磨钱背盗铜。被断了财路的人诅咒说,&ldo;这是天下分崩离析之兆&rdo;云云。

磨边钱和剪凿钱都是不法之人,主要是豪强和大商人,从钱上偷铜获利,对五铢钱加工的结果。经过加工,五铢钱越来越小,也越来越薄。

然而,再小也小不过董卓的无文小钱。无文小钱是董卓在今年五月间铸造的一种铜枪。

董卓大失人心,天下人皆以为非,被关东诸人征讨,也失去了匡扶大汉国的雄心壮志‐‐从董卓入雒阳之初的行事,还有一点影子。比如说,恢复党锢之人的名誉什么的。但到了这个时候,董卓就完全是破罐子破摔了。唯一惦记的,就是保全身家性命了。董卓后来在长安附近的郿筑坞,储备了够吃三十年的谷子,自己说:&ldo;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