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满是恶意的笑问道。在座的人也都笑了,公孙瓒就算想撤退,是否会放过他,都在两可之间,还想要这要那。冀州是天下四角之河北,可河北这个木桶的桶底燕山山脉还在幽州,刘虞军事不行,此时不打击下公孙瓒,更待何时。
第二十三章 会战
晴空万里,在一阵儿大风过后,天空中的朵朵白云,都远远飘走了,明媚的阳光无拘无束撒向大地,将山川河流草木都笼罩在一片光明之中。
公孙瓒站在帐外,温暖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令他情不自禁舒展开紧蹙的眉头。在寒冷的北国,人们向来喜欢温暖的阳光,这是老天爷赐予的礼物。
想退,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天下四角四边一中原,无论是谁占据了冀州,都不会放过燕、代之地,若不能趁青州立足未稳行动,也就不要谈什么将来了。想不到,袁绍竟如此无能,连战都不战,就退向豫州了。早知道,说什么也要与青州一战……到如今,也不要想什么坐山观虎斗了,在这片土地上,胜者生、败者死,如此而已。
公孙瓒昂然直入帐中,众将校早已等候多时。公孙范是他的堂弟,当初落魄之时,少有的几个亲人之一;严纲跟随他时日已久,那时被围于辽西管子城,严纲便一直随在他身边,不弃不离;田楷……
公孙瓒来到上首,环视了一周,嗔目厉色:
&ldo;张涵兴兵十万,你们怕了吗?&rdo;
&ldo;怕?怕个鸟!当初丘力居十万大军,我严纲也没有怕过……&rdo;
&ldo;一群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我们会怕?怕……&rdo;
&ldo;就是!青州兵算是什么东西……&rdo;
……
帐中一静,随即众人便一起笑骂起来。都是刀山箭雨里杀出来的,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再说,边兵对内地的郡国兵素来是瞧不起的。
公孙瓒形容稍缓,朗声说道:&ldo;我昔日驱叛胡于塞外,扫黄巾于孟津,当此之时,天下指麾而定……&rdo;
乱世降临,健者为雄。进则封侯拜将,封妻荫子,退则身死族灭,死无葬身之地,公孙瓒是不可能后退的。
张涵。战争可不是比兵力和武器装备……
八月二十三日,公孙瓒声东击西,渡过了漳水,兵锋直指下博。青州骑军赶到时,公孙瓒一万骑兵的大部已经过了河,双方激战一场,各折损了数百人马,骑军在死伤人数上占了点儿小便宜,却终无法取胜,只得退回下博大营。
公孙瓒一路推进,在漳河水不远处的一片高地上,安下了营寨。两座大营距离约有五六里远。
随后的几日里,骑军与公孙瓒的骑兵不断发生小规模交火,双方努力劫杀对方的斥候,并竭力收集情报。在这场决战前的热身战中,骑军凭借着坚固的铠甲、锋利的横刀和歹毒的骑兵弩,以微小的伤亡,占据了优势。公孙瓒遂派出大队骑兵,对骑军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公孙瓒的骑兵一直推进到下博数百步远,张奂据营坚守。公孙瓒指挥着步骑攻打了两次,下博大营无懈可击,公孙瓒折了数百人,并没有取得进展。
一时间,公孙瓒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青州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也许不如边军,但其据营以守,坚固的铠甲和精良的武器,足以弥补一切差距。公孙瓒不可能用自己的士卒,去填平下博大营外的沟壑。时间愈久愈不利,青州兵随时都可能前来增援。公孙瓒心急如焚,但别无他法,他只好命令骑兵不断出击,截断了下博与信都的联系。公孙瓒紧张的收集着情报,围城打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八月二十九日,天气晴朗,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公孙照例前往下博大营挑衅‐‐围城切不可闷围,总要让士卒们活动起来,以保障士气。
出乎意料,高昂嘹亮的号角声响起,一阵儿金鼓齐鸣之后,青州兵竟然出了大营。公孙瓒远远的望去,发现是张奂的旗帜。先是骑军出营,离阵在左翼一片平缓的高地上。顺势而下,有利于骑兵加速,发挥其优势。先登千人前出,在一个小丘上设立了营垒。随后,青州兵背靠大营,向东西摆开阵势。
&ldo;主公,我来!&rdo;
&ldo;好!严纲,去准备人马。但是,没我的命令,不得出击!&rdo;
青州兵能出营野战,正合公孙瓒的心意。在他的两万兵马之中,便有一万是骑兵,野战才是骑兵之长。为了避免青州军见势不妙,重新缩回去,公孙瓒没有断然出击,而是一直等待青州军出兵近半,方才命令严纲进攻。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公孙瓒的布阵,是以一万步兵为中军,两翼各有五千骑兵,严纲率领的五千骑兵,是在左翼。右翼田楷率领的五千骑兵,在戒备着骑军的袭击。
命令一下,严纲手持长戟,一马当先,左右都是亲兵。五千骑兵紧随其后,也行动起来,最初只是缓缓的,慢慢的,骑兵汇聚成一股洪流,万马奔腾,势不可挡。烟尘四起,大地在颤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彻云霄。严纲没有作其他指挥,直接率领着这五千骑兵杀了过去。有什么可准备的呢?五千骑兵对一千步兵,难道会失败不成?
再说,青州兵临阵犹豫再三,战力能强到哪里去,最初还有意在土丘中部立阵,眼看不妥,才又撤回了丘顶。薄薄的三层阵势,又没有多少长矛,立了百十张大盾又有什么用。在严纲眼里,青州兵的阵势就是一层纸‐‐一戳便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