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武植与武松两人就出发朝着国子监所在的地方赶去。约过了半个时辰左右,两人终于到达了国子监所在地。
只见此时,国子监的门前已然人头攒动,全是前来参加考试、想要进入国子监的学子。
国子监的考试分为文院和武院。文院主要考查经义、诗词、策论等内容;武院则主要考核武艺、骑射、以及兵法等方面。
武植报考的乃是文院,而武松报考的则是武院。
武植望着文院那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人群,心中不禁泛起了层层涟漪。
虽说自己有相当的把握能够考入国子监,然而若要成为国子监的上舍生,却仍不能有十足的笃定。
毕竟,国子监的上舍生,必须对经义、策论具备极为深刻的见解,拥有独特的个人观点,并且还得幸运地遇上能够欣赏自己试卷的考官,方才有机会成为上舍生。
不过,他很快便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暗自思忖道:凭借着自己高达90多的智力,再加之前世的诗词记忆以及丰富渊博的知识储备,就不信无法在这考试中大放光芒,脱颖而出。
武植看了看身旁的武松,发觉他此时神色间也流露出紧张之色。因为武院那边的人员大多都是身穿盔甲的将士,且大多都是约莫20岁左右的,只有武松虽然个子高,但仍是个稚气未脱的少年。
“好了,弟弟,你不要紧张。发挥好自己平常所学的就行,即使考不上也没关系,你年纪还小,今年才刚刚14岁而已,考不上也没关系。”
武松听了哥哥的这番话语,心中的紧张之色渐渐地消散了。
不一会儿,国子监那沉重的大门缓缓打开,只见一位身穿官服的老者领着两个儒雅的夫子和两个高大的将士缓缓走出大门,站到了台阶之上,他们便是文院和武院的考官。
“众学子肃静!”
这时,上方那身穿官服的老者朗声喝道:“现在报考文院的请往左边行走,报考武院的请往右边行走。”
武植与武松相互对望了一眼,两人便分开了队形,缓缓地排队,进入各自的区域
随后,众学子跟随各自的考官列队有序地进入了国子监。报考文院的学子和报考武院的学子随即朝着不同的方向,缓缓前行。不一会儿,武植便跟随文业的夫子来到了考试的所在之处,而后便开始进行登记名册的流程。
约摸一个时辰之后,众学子登记完毕。两个夫子相互对视一眼,而后开口说道:“请各学子按照所报名的序号,依次有序进入考场。”
文院的考试一共被分为两场,第一场考查的是经义以及诗词,在上午进行。第二场考的是策论,安排在下午举行。
武植端坐在考场之中,当他拿到试卷的那一瞬间,便迅速浏览了一下题目,心中不禁微微感到欣喜。因为他仔细观察了今日的题目,其中有一部分自己都曾跟随老师苏轼学习过。
虽说自己的老师断然不会徇私舞弊,可自己到底是他的弟子。而对于国子监入学考试的内容,苏轼身为国子监祭酒必然是了如指掌的。所以在这过去的两个月内,他对武植的教授重点也是这方面的诗词、经义以及策论等相关内容。
武植凝视着手中的试卷,眉头逐渐舒展,一颗心也彻底放下。随后,他依据自己从苏轼那里所学的知识内容,还有相关篇章和精义核心,从容不迫地动笔书写起来。刷刷刷,只一会儿的工夫,经义部分便顺利完成。
而最后的诗词部分,题目要求是写一首描绘春景的诗或者词,武植更是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和今世所学,精心地创作了一首诗词。提笔写道:“《春辉颂》:东风拂柳翠丝长,粉蕊含娇映暖阳。燕舞晴空云作伴,人间处处是春光。”
武植望着已经写满答案的试卷,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轻轻地点了点头。此时的他,对于考中国子监的上舍生,心中更增添了几分把握。
武院校场,武松在第一场的武艺比试里表现出色,取得了优的佳绩。然而在第二场的骑射考核中,由于武松学习的时间较短,最终只获得了良的成绩。
考试的时间大约设定为两个时辰,武植仅用了一个多时辰便将试卷做完了,不过他并没有选择提前交卷。
时间一到,负责监考的两个夫子当即让众人停下手中的笔墨,然后依次走出考场。没过多久,武植便看见武松从武院校场的方向朝自己快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