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听完武植的话语,原本凝眉沉思的面庞也绽出欣喜之色,他挺直腰背,目光威严又带着几分审视,缓缓转向李察哥,沉声道:“李察哥,你也看到了,我大宋满朝臣子,无一赞同你那无理要求。如今话已至此,朕且问你,西夏到底作何打算?是妄图兴兵犯境、挑起战火,还是愿息事宁人、保这长久和平?”
听了宋徽宗的话语,李察哥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万万没想到,眼看这完美的计划就要成功,却被武直横加阻拦给搅乱了。
他扭过头,将那充满怨毒的目光投向武直,眼中那浓烈的杀意犹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看来首道谋划已然行不通了,无奈之下,唯有启用那备用之策了,李察哥心底念头急转,面上却不动声色。
随即朝着宋徽宗躬身一礼,言辞恳切地说道:“皇帝陛下,承蒙陛下拨冗接见。如今看来,我西夏恳请贵国免除上贡一事,怕是难以顺遂了,既如此,我西夏为顾全两国情谊,维系这长久的安稳平和,自也不愿再作强求,只是,下臣这儿尚有一桩微不足道的恳请,斗胆望陛下能开恩应允。”
宋徽宗听到李察哥不再纠缠纳贡之事,心中大喜,朗声道:“李察哥,你有何请求但说无妨。”
李察哥静静地听完宋徽宗所说的话,嘴角悄然上扬,勾勒出一抹看似谦逊有礼,实则暗藏玄机的弧度。
他上前一步,拱手作揖,毕恭敬说道:“皇帝陛下,大宋锦绣繁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威名远播四海,我西夏上下向来对其满心敬仰、无比向往。此番我西夏来出使大宋,带来了三位精英才俊。”
说完,他侧身对着与之同行的一位老者说道:“这位乃是我西夏声名远扬的大儒贤师。此次出使,他对贵国心驰神往已久,一心期盼着能与贵国的鸿儒于朝堂之上论道。”
接着,指着旁边一位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开口道:“这位乃是我国箭术超凡入圣的神箭手,听闻大宋人才济济,特意想在校场与大宋的神箭手切磋一番。”
最后,他看向了一个身形魁梧、约莫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说道:“这位是我西夏最为骁勇的勇士,他对贵国的高手仰慕已久,渴望能与大宋高手比武过招,还望陛下恩准。”
宋徽宗听闻李察哥之言,先是一愣,紧接着瞬间警觉起来:“这西夏怕是别有居心,所谓的领略风采不过是个幌子罢了。然而,此时此刻在这朝堂之上,倘若我大宋拒绝比试,如果不应,岂不是让人觉得大宋胆小怯懦、畏缩不前,失了大国应有的气度?”
随即,赵佶抬头,高声说道:“既然西夏豪杰有意领略我大宋风采,这倒也算是一桩雅事,朕应下了!”
李察哥听到宋徽宗应下了比试,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旋即再次拱手说道:“皇帝陛下,比试之道,向来讲究有来有往、奖惩分明,若双方毫无彩头,不免失了兴味,沦为一场寻常无趣的较量。
我西夏国此番一片赤诚,甘愿拿出三座城池当作赌注,只要大宋能在这场比试中,赢了我西夏派出的三人里的任何一人,我西夏定会即刻割让一座城池给大宋,绝无二话。”
宋徽宗赵佶及下方的众大臣听到李察哥的这番话语,神色瞬间凝固,他们都未曾想到这李察哥竟有如此魄力,豪掷三座城池作为赌注。
可紧接着,众人心中不禁暗暗担忧起来。只因为西夏国付出这般高昂的代价,定然是对参与比试的三人充满十足的信心。
帝座中的宋徽宗此时双眉紧锁:“这西夏拿出了三座城池作为赌注,大宋身为宗主之国,倘若不能拿出对等的彩头,必然有失妥当。”
宋徽宗不禁暗暗懊悔自己答应了李察哥的比试请求。
看到宋徽宗皱眉,李察哥朝身旁的老者使了个眼色,那老者当即心领神会,高声说道:“皇帝陛下,老夫乃是西夏的翰林学士,向来对贵国的文化倾心不已、崇慕至极。此次前来贵国,一心盼望能够与贵国的文学大家论道切磋。贵国身为泱泱大国,难道竟会惧怕老夫这来自边陲小国之人吗?”
宋徽宗赵佶本就极重颜面,被这老者言辞一激,顿觉气血上涌,心内翻腾。当下眉梢一扬,坐直身子,开口应道:“既西夏国愿以城池作赌,摆出这般阵仗,我大宋岂有不应战、不奉陪之理?若你西夏国胜出,我大宋也会依约,割让城池与西夏,断不会食言!”
听到赵佶的这番话,下方的群臣百官刹那间便坐不住了。但凡有点眼力的人都能明白,这显然是西夏使臣的激将之计。紧接着,姚麟、何灌、曾布、赵挺之等一众心怀国家与朝廷的重臣齐声高喊:“陛下万万不可应允。”
面对群臣恳切谏言,赵佶此刻全然不为所动,话既已脱口而出,若再行收回,岂不是尽显自己怯懦之态、朝令夕改,况且“君无戏言”,帝王金口玉言,哪能随意更改反悔,他自是不肯落得这般把柄,让旁人看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