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o年新德里高级会谈后,中印边境起初比较平静,只出现过一些孤立的和微不足道的事件。但这些事件也成为双方相互提出正式抗议的根据,双方都指责对方破坏了两国总理关于避免摩擦的协议。双方也抗议对方飞机越境。北京说,飞越印度东北部高空的不是中国飞机,而是从曼谷起飞的美国间谍飞机
[注:在一九六一年中期,有这样的一架从福摩萨起飞的飞机在缅甸上空被击落。]
;中国方面又转而抗议印度飞机飞越阿克赛钦。新德里拒绝了这个指责,但并没有否认它,因为对印度政府来讲,在阿克赛钦中国占领的领土上空进行侦察飞行,不能被认为是侵犯了中国领空。
两国在边境的对方地区定居的国民,也尝到了争端的恶果。在西藏的印度商贩和放债人感到障碍愈来愈多;印度指责说,被认为是印度国民的克什米尔穆斯林受到了刁难和恐吓。中国回答说,这些人除非自愿选择印度国籍,应当作中国人看待,并否认有任何人受到虐待‐‐参与了最近的暴乱的人除外。中国就某些居住在加尔各答和噶伦堡的中国人被驱逐出境一事,提出指责;印度回答说,被驱逐的几个住在印度的中国人,曾从事于损害印度国家利益的活动。印度在中国驻噶伦堡的商务机构周围布置了岗哨,驻西藏的印度商务机构以及根据一九五四年协定进行旅行的印度官员,也遇到愈来愈多的困难。八月份,印度政府驱逐了新华社记者,并封闭了新华社在新德里的分社,说新华社记者&ldo;不是从没有什么地位的报纸、就是从反对政府的报纸……选用批评性的评论并突出报道与政府相反的意见&rdo;,因而他的报道所描绘的印度的形象是片面的。
[
注:这是印度政府到目前为止所驱逐的第一名、也是唯一的一名外国常驻记者。政府官员对被认为是消极甚至是反印度的报道虽然感到不快,但是不使这种不快发展为制裁。新德里对外国记者来说还是个最自由的首都之一。
]
印度抗议中国有关当局没收了一名印度香客所携带的草药;中国回答说,这些药品有很大的毒性。中国提出,印度哨兵曾举枪威胁一名前往噶伦堡中国商代处送豆腐、进行正当的买卖的商贩。印度回答说,最后还是让那个商贩进去了。
双方官员会晤审查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这是一九六o年四月高级会谈的唯一成果‐‐于六月中旬在北京开始,九月在新德里继续进行,十一月-十二月在仰光举行了另一次会晤后结束。正如尼赫鲁所预见到的,双方提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报告,报告虽然篇幅很长,但不过是对双方在外交信件中已经阐述了的论点的加工和修饰。在上述会晤中,中国人第一次提出了一份标明他们对传统习惯线走向的看法的地图,这份地图同周恩来所说正确地标明了西段习惯边界的一九五六年的地图是不一致的。印度人抗议说,这份新地图对他们的领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两份地图间的差异被称为&ldo;偷偷摸摸进行绘图上的侵略&rdo;,此后,新德里又在其外交争论中和宣传中,就中国的&ldo;一九五六的要求&rdo;和&ldo;一九六o的要求&rdo;之间的差异大做文章。
一九五六年的中国全图是个小比例图,边界线又画得很粗,线本身按比例就占有约十英里的宽度。这张图[
注:一九五六年的中国地图已收印在《印度北方边境图集》(一九六o年新德里出版)中,为图集中的第三十八张图。一九六o年的中国地图见《官员报告》第二六四页对面附图。可以指出,有时两国政府在边界问题上取得协议后,双方地图若放在一起比较,仍可能有显著差别。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协议的双方附图就是个例证。只有对边界进行了联合勘测以后,才能指望双方的地图完全一致。
]
标出的中、印边界西段,是从喀喇昆仑山口走向东南(而不是印度所主张那样大体走向东北)。一九六o年官员会晤中,中国方面提供的地图肯定了这个走向,它所标明的边界是从喀喇昆仑山口沿着喀喇昆仑山的主脉走向东南,而不是象印度所主张的那样翻过昆仑山脉走向北面。但如把这两张图叠放在一起比较,也可以看出两图在这一段边界标记的走向稍有差异。由于这是两张不同的地图,使用不同的比例,这样的差异是当然会有的;这种差异可以是由于两图在测绘上的差别而产生‐‐譬如说,在两张图上连接两地的同一条线所经过的经纬度可能稍有不同。一九六o年的中国地图也是个小比例图,画出了中、印边界全线各段;中国提出的理由是,由于他们所画的只是一条&ldo;传统习惯线&rdo;,而不是一条正式划定的边界线,所以只能标明大体近似的边界走向,否则是不现实的。印度人则坚持他们所主张的边界线是绝对的、确定的,并且断然地、详细地标明了他们的主张线,同时又指出两国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不同意味着中国目前的态度暧昧隐晦,有意在今后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中国早些时候(一九五六年)的那份地图上并没有、而且从它的性质来看也不可能标明精确的边界走向,中国所说的&ldo;传统习惯线&rdo;在图面上的唯一明确的表达,就是一九六o年那份地图。因此,印度以两份地图的严格对比为根据,指控中国不断提出愈来愈多的领土要求,这种作法如果不是别有用心的,也是缺乏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