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清宫八大疑案 > 第11章(第1页)

第11章(第1页)

第二位是孝惠章皇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14岁,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她不久又受到顺治帝的责斥。这位皇后能委屈圆通,又有太后呵护,才未被废掉,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死,享年77岁。

第三位是孝康章皇后(追封),姓佟佳氏,都统佟图赖之女,是康熙皇帝的生母。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玄烨,年14岁。康熙二年(1663年)病死,年24岁,时康熙帝10岁。

第四位是孝献章皇后(追封),董鄂氏,就是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清史稿&iddot;后妃传》记载:&ldo;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rdo;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这位董鄂妃的身世,也是清宫的一桩疑案。她的身世有三说:有人说董鄂妃就是江南名妓董小宛;也有人说,她曾经是福临同父异母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清史稿&iddot;后妃传》则说她姓栋鄂氏。

根据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回忆录和陈垣先生的考证,她似乎就是福临夺其十一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爱。董鄂氏聪敏俊丽,明秀婉惠,诵经习书,善解人意,而博得顺治帝的宠爱。两人情意缠绵,火热爱恋。但事被博穆博果尔发觉,董鄂氏遭到夫君的严斥。董鄂氏受了委屈,找顺治帝哭诉。顺治帝闻知后,狠狠地打了博穆博果尔一个耳光。博穆博果尔心情痛苦、愤怒,但事情发生于当今皇兄身上,是没有地方讲理的。于是,博穆博果尔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忍,二是死。博穆博果尔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初三日,或是忧愤致死,或是自杀而死。顺治帝在其27日服满后,干脆将董鄂氏娶进承乾宫。

有几件事可以说明少年天子对董鄂妃的恩爱逾常。

一是晋升之速、典礼之隆。董鄂氏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ldo;贤妃&rdo;,仅一月有余,即九月二十八日晋为&ldo;皇贵妃&rdo;,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仅有的一次。

二是尽改旧习、专宠一人。据当时的传教士汤若望记述,少年福临&ldo;和一切满洲人一个样,而肉感肉欲的性癖尤其特别发达&rdo;,结婚之后,&ldo;人们仍听得到他的在道德方面的过失&rdo;。可见,福临确实沾染了满洲贵族子弟那种好色淫纵之习。可是奇迹出现了,自从遇到董鄂妃后,少年天子变得专一起来。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谓&ldo;长信宫中,三千第一&rdo;、&ldo;昭阳殿里,八百无双&rdo;,真是六宫无色、专宠一身,董鄂妃受到专宠。

三是隆遇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日,董鄂氏生下一位皇子。顺治帝福临非常高兴。但事有不巧,小皇子出生3个月,未命名,便夭折。这件事对董鄂妃打击实在太大了。自从她嫁给皇上,虽然受到宠爱,但是也受到其他后妃的嫉妒和不满,特别是孝庄太后的不满。她最大的期望就是生一位皇子,将来母以子贵,作为晚年的依靠。没想到儿子还没有来得及起名字就死了。顺治帝也非常悲伤,为了安慰董鄂妃,追封这位早夭的儿子为和硕荣亲王,并在蓟州黄花山下修建&ldo;荣亲王园寝&rdo;。墓碑刻:和硕荣亲王,朕第一子也。本来是皇四子,却被称为第一子,说明这位皇子及其生母董鄂妃在顺治帝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几乎就在同时,顺治帝在太监的精心安排下,同憨璞性聪和尚见面。憨璞性聪是第一位被顺治帝召见的著名和尚。憨璞性聪,福建延平人,18岁为僧。顺治十三年(1656年)五月住京师城南海会寺。十四年(1657年)初,顺治帝驾幸南海子,途经海会寺,召见憨璞性聪,两人相谈甚欢。十月初四日,又召憨璞性聪进入大内,后在西苑(今中南海)万善殿与憨璞性聪对话。顺治帝问:&ldo;从古治天下,皆以祖祖相传,日对万机,不得闲暇,如今好学佛法,从谁而学?&rdo;憨璞性聪答:&ldo;皇上即是金轮王转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种性,故信佛法,不化而自善,不学而自明,所以天下至尊也!&rdo;憨璞性聪的巧言阿谀,让顺治帝觉得很欢心。憨璞还巴结顺治帝身边的太监。他有赠太监的诗10首,对太监歌颂备至。比如,《赠弗二曹居士》云:

玉柱擎天宰老臣,朝纲德政施仁民。

珠玑满腹饱儒业,心意朗明通教乘。

昔日灵峰亲嘱咐,今时法社赖维屏。

毘耶不二默然旨,犹胜文殊多口生。(《憨璞性聪语录》,转引自《陈垣史学论著选》)

憨璞性聪是一位政治和尚。因为他会逢迎皇上,又广交太监,所以受到顺治帝的宠信,多次被召到宫里,向皇帝讲授佛法,并被赐以&ldo;明觉禅师&rdo;封号。在憨璞性聪的影响下,顺治帝对佛教的信仰,愈学愈虔,愈修愈诚。

憨璞性聪还推荐了南方来的三位高僧‐‐玉林琇、木陈忞、(áng或yǎng)溪森,他们对顺治帝影响至深。

玉林琇(1614~1655年),江苏人,俗姓杨,出身于名门巨族。他受父亲影响,从小就虔诚奉佛,18岁时入磐山寺,23岁即就任浙江湖州报恩寺住持,道风严峻,声名远扬,与憨璞之师祖费隐通容是同辈。经憨璞性聪推荐,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顺治帝遣使宣诏玉林琇入京说法。玉林琇先是辞谢不应,以示遗民风骨,经顺治帝三次邀请,直至十六年(1659年)正月才姗姗启程,二月十五日入京见帝。玉林琇施展其奇特之才和高深禅理,机敏巧妙奏对,甚蒙顺治帝推崇。顺治帝屡至玉林琇馆舍请教佛道,以禅门师长相待,并请他给自己起法名,说&ldo;要用丑些字样&rdo;。玉林琇拟十余字进览,&ldo;世祖自择痴字&rdo;,取法名&ldo;行痴&rdo;,法号&ldo;痴道人&rdo;。对玉林琇的弟子,顺治帝&ldo;俱以法兄师兄为称&rdo;。玉林琇称赞顺治帝是&ldo;佛心天子&rdo;。顺治帝初赐玉林琇以&ldo;大觉禅师&rdo;称号,不久晋&ldo;大觉普济禅师&rdo;,后加封为&ldo;大觉普济能仁国师&rdo;。玉林琇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十六日出京,十七年(1660年)十月十五日应召再次至京,此时正是董鄂妃仙逝、顺治帝万念俱灰的时候,顺治帝总有剃度出家的念头。第二年二月十五日,玉林琇南还。据说玉林琇为人&ldo;阴鸷&rdo;,平常寡言多思,而野心极大,&ldo;阳为忘荣谢宠,而实阴行其沽名钓誉之术&rdo;。他晚年因弟子仗势强占地产与邻近民人争讼,致使寺庙被焚毁。后玉林琇&ldo;终日危坐&rdo;而死。他著有《大觉普济玉林国师语录》(附年谱)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