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的行动得到了所有各种色彩的党派发言人的支持。两个月后,5月31日大选的结果,确认了公众对德&iddot;瓦勒拉捍卫爱尔兰中立政策的支持,那天,自主党因获得了大幅度增加的选票而重新掌权。第四节爱尔兰与战后世界对许多爱尔兰人来说,中立政策成了一项与统一同等重要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战争结束前发生的两件事清楚地证明德&iddot;瓦勒拉决心要把中立政策坚持到底。第一件事就是他拒绝作出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将不允许轴心国战犯到爱尔兰来寻求避难。1944年9月21日,美国政府就此提出异议,10月9日,德&iddot;瓦勒拉回答说,他不能作出拒绝给任何人避难的保证,只要&ldo;公道、仁爱、国家的荣誉和国家的利益需要这样做的话&rdo;。但是,他指出:从目前这场战争开始以来,爱尔兰政府的一贯做法就是,对于所有那些外国人,只要他们的出现与爱尔兰的中立政策相违背,或者对爱尔兰人民不利,或者是与爱尔兰人民希望避免损害友好国家利益的愿望不相符时,都一概不允许其入境。1第二件较难理解的事是,在获悉希特勒死去后,德&iddot;瓦勒拉决定去德国驻都柏林公使馆吊唁。毫无疑问,这种礼节性访问是符合外交惯例的,但对许多愤怒的旁观者来说‐‐爱尔兰人也包括在内‐‐却好象是对联合国家的一种平白无故的侮辱。德&iddot;瓦勒拉的行动说明,他和许多爱尔兰人已经在多大程度上绪纯粹是权宜之计的中立政策加上了一种近乎神圣的内容。中立应该有的礼节必须遵守,哪怕是因此而违反了世人的良心,并使爱尔兰失去世界的同情。2欧洲胜利日以后,大多数从开战以来一直束缚着爱尔兰的种种限制被废除了。1945年5月11日,战时检查制度取消了。爱尔兰市民第一次能够从他们的报纸上看到轰炸伦敦的情景,读到有关德国惨无人道的集中营的报道。也是第一次在报纸上能够发表关于英军中的爱尔253兰人因建立功勋而荣获七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事迹,以及其他有关表彰英勇行动的嘉奖。战争期间禁演的战争影片和新闻片在爱尔兰影院上映了。6月11日,英国政府解除了关于大不列颠和爱尔兰之间旅行的禁令。数百名在战争期间被拘禁的爱尔兰共和军成员获得了释放。但是,此后不久,由于被开释的那些人又重新策划阴谋和进行其他非法活动,爱尔兰政府不得不又重新拘阂了爱尔兰共和军的&ldo;参谋长&rdo;麦卡蒂和该组织的其他成员。7月6日,德&iddot;瓦勒拉向议会要求延长政府的紫急应变的权力。7月24日,政府宣布援引危害国家法令第四条,可以不需经过审讯就拘禁任何嫌疑分子。1战争结束时,爱尔兰政府迫切希望恢复他们在各种国际会议中的地位。1943年11月,德&iddot;瓦勒拉说,爱尔兰准备参加&ldo;任何国际组织,只要它是在大国与小国之间一律享有主权平等的基础上,以实现集体安全和维护和平为宗旨的&rdo;。2但是,爱尔兰不准备付出那些交战国所索取的代价,即放弃它1《国务院公报》,1944年11月19日。2德&iddot;瓦勒拉在1945年7月19日的一次众议院的会议上说:&ldo;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它可能被误解了。我将在这个国家里执行我的职责,并作为一个外交部长尽到应有的礼节,即使我不得不面对误解,或者我们的国家也因此而不得不受到误解&rdo;(《泰晤士报》,1945年7月20日)。1《泰晤士报》,1945年7月25日。2《众议院辩论》,1943年11月11日。
的中立,或者仿效其他一些中立国。在最后一刻,为了猎取联合国会员国的资格,而赶上潮流。3因此,爱尔兰没有被邀参加1945年6月举行的讨论建立联合国组织的旧金山会议。7月18日,德&iddot;瓦勒拉在众议院中批评了在这次会议上所同意的联合国组织,因为在这个组织里,小国将只有极小的影响。4象其他小国的领导人一样,德&iddot;瓦勒拉带者厌恶和不安的心情估量着这个战后的世界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所有主要的决议表面上将是山四五个大国作出的,但实际上,是由三个大国美国、苏联和英国作出的,因为法兰西和中国仅仅是名义上的大国。而且,在这共管国际中两个主要大国之一是苏联。共产主义及无神论的俄国是德&iddot;瓦勒拉和他的天主教及保守的同胞所诅咒的对象。对苏维埃政府的恐惧和不信任可能是德&iddot;瓦勒拉在战前和战后制定其大部分政策的关键所在。国联破产后,企图把俄国拉进到一个反希特勒集团的努力,无疑增强了德&iddot;瓦勒拉的决心,要在一旦发生战争时继续保持中立。在战争254后期年代里,德&iddot;瓦勒拉对德国人的政策‐‐这使普通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感到十分困惑不解‐‐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苏联的恐惧。德&iddot;瓦勒拉原想看到一个对德国宽容的乃至妥协的和平,为的是在战争结束时可以保持一些表面上的欧洲均势,以与俄国抗衡。如果德&iddot;瓦勒拉希望能使盟国相信这一政策是可取的话,那末爱尔兰继续保持同德国的联系,显然是有利的。鉴于后来事态的发展,可以证明在这个观点上德&iddot;瓦勒拉是正确的。但是,在当时所处的情况下,任何这样的愿望看来都是不现实的。在从前由职业军队为极其有限的目标而进行的战争中,那倒或许是有可能的。但在四十年代,若说民主政府的领导人能说服他们的人民‐‐即使他们愿意这样做的话‐‐相信曾被当作是讨伐邪恶的十字军的一场战争却应当在优待恶人的基础上结束,便简直难以想象了。况且这样一种企图,也是决不会受到曾在德国占领下的西欧国家的欢迎的。罗斯福和美国的主要的政策制定者们,以及许多英国人都认为,均势是一种过时了的概念。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世界组织上,而这个组织要能成功的话,就必须包括俄国在内。这样,一种妥协的和平就将意味着放弃他们所有的那些希望,即建立一个更好和更合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俄国将按国际大家庭的礼让,作为一个理所当然的成员取得它的席位。离开这一点,就意味着大不列颠和美国将不得不自食其对俄国作出的他们不会对德单独媾和的诺言。鉴于爱尔兰的历史和它的领土分裂仍未消除的状态,中立大概是德&iddot;瓦勒拉在战争开始时所能采取的唯一政策。不过,他曾经那样毫无妥协余地坚持中立的态度,是否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明智,这倒是值得怀疑的。当战争结束时,他的确维护了爱尔兰在选择战与和上的主权,但他为此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分裂问题已被搞得越来越难解决了。北爱尔兰人已下定决心不同他们的南方邻居联盟。而且,他们现在又得到了英国支持的保证。1945年5月13日,丘吉尔开了第一炮,在一次英国战史评论广播会上,首相抛掉了他在战争时期对爱尔兰表现过的政治家的克制风度,猛烈地攻击德&iddot;瓦勒拉拒绝英国使用爱尔兰的港口。爱尔兰政府被谴责与轴心国代表&ldo;调情&rdo;。丘吉3雅尔塔会议一致同意,只有那些对任一轴心国宣过战的,并不迟于1945年3月1日遵守联合国宣言的国家才有资格参加旧金山会议。在1945年头几周内,有若干国家履行了这些条件。4《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45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