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抬起头,语气沉稳:
“启禀陛下,奴才此次带回的,正是三季稻的种子与种植方法。
奴才等人带领船队行至琉球,经过多方验证,终于带回了这项技术,当地的农户奴才等人带了近千人回来,此项稻种,能够在一年内收成三季,极大提高粮食的产量。”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心头一震:
“三季稻,果真如你所言,能够增产?”
郑和点了点头,神情笃定:
“陛下。奴才所带回的种子,产量比我大明的略多上半石,但奴才在去其他国家的时候,留下十数名锦衣卫看守,他们亲眼看见这水稻一年可种植三次!”
“什么?”
一旁的朱瞻基惊诧的叫了起来:“一年三次!”
“郑和!你是得了失心疯了吗?”
朱瞻基此时已经坐不住了,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到郑和面前,双手摇晃他的肩膀,神色激动的吼道:“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郑和深吸了一口气,眼神坚定的看着朱瞻基,一字一句的说道:
“太孙殿下,奴才向您保证,奴才说的话句句属实!”
朱瞻基看着眼前坚定的郑和,不由得双脚有些发软,他清楚的知道这件事对大明,对朝廷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一向沉稳的他也不由得失神。
朱棣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目光灼灼地看着郑和:
“三宝啊!三宝,你为大明带回了这项足以改变国运的技术,
若此事能够推广,便是我大明最伟大的福祉。
自古以来,圣君贤主都做不到让天下人吃饱饭,民以食为天,从今以后朕就是天!
若三季稻能成功,天下百姓将永享安宁!”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
“若这项技术能在大明各地推广,百姓不再饥荒,田地丰盈,
国家也将因此更加强盛。朕,亦会因你们的贡献,永载史册!”
郑和深感责任重大,恭敬低头:
“奴才必竭尽全力,确保此事顺利推广,绝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朱棣转身,望向窗外,目光渐渐深邃: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大明未来的希望。
立刻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种,验证效果。若真能成功,便定立功勋,永载史册。”
郑和再次深深叩首:“奴才遵旨。”
朱瞻基站在一旁,看着爷爷的背影,心中隐隐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期待。
若三季稻真的能够在大明遍地开花,百姓生活无忧,天下安定,那么这将不仅是朱棣的历史功绩,更是大明帝国辉煌的未来。
他作为未来的太子,将来的皇帝,有了爷爷和父亲给他打下的底子,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到的!
这一天,历史的车轮悄然开始转动,朱棣和朱瞻基不知道的是,这种水稻在南方或许可以一年三熟,但放在寒冷的北方,一年一熟恐怕都是问题,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那位比肩神农的老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