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喝水。”
山地上,一处刚刚被开垦过的田里,被分派到这边的对合作农户进行技术指导的合成人尤青松,双手接过一旁热情的中年男人递过来的,盛满水的瓷碗,道了声谢谢后,仰头把碗里的放凉的白开水一饮而尽。
“来,我接着刚才的话,继续给你们讲解这‘淀粉三号高产型’皇竹草种植时的注意事项。。。”
尤青松随手将已经喝完后的瓷碗递回给坐在水壶边的中年人。
尤青松的四周围坐在几个人,有男有女,年纪也是有大有小,小的看着只有十几岁,年纪最大的一个今年已经七十有五了,从穿着上看,家庭条件都一般,只有一旁刚刚给尤青松递水的中年人家里条件看着还行,只不过中年人的左腿膝关节已经被截肢,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金属假肢。
中年人叫邓长荣是一名退伍军人,他的参军时被分配到现在的南部战区某边境边防部队排雷部队,当年对越反击战与后期轮战练兵时,中越双方都在边境地区埋设了大量的各式地雷,虽然战役已经结束,但边境地区依然有大量的地雷未被引爆,经过多年自然变迁,许多地雷的埋藏位置、深度发生改变,再加上自然侵蚀很多地雷已经严重锈蚀,内部爆炸物极不稳定,严重威胁到当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边境有很多的村寨里,家家户户假肢与拐杖甚至成为一种常见和必备的东。
从1992年至今,中央政府与军委已经组织了四次大规模扫雷行动,历时26年之久,2000余名解放军战士牺牲,这还不包括残疾的解放军人数,至今边境地区的仍然有不少地区还设立着雷区的牌子。
邓长荣的这条腿就是他十年前在执行日常排雷任务的时候,不幸触发一枚反步兵地雷被炸断的,医生为了保住他这条命不得已只能将他的左小腿截肢,后来他就和部队申请退伍,回了老家。
不过好在当地政府知道他的情况后,对他家还是比较照顾的,日子过得也还算可以。
退伍多年的他仍然保持了部队里养成的雷厉风行的性格,在了解完‘先农’的规划后,他当场就拍板与‘先农’签订合作合同。
尤青松手里拿着一株‘淀粉三号高产型’皇竹草的苗子,继续向农户们介绍着淀粉一号的种植条件与注意事项。
实际上,从外观上来看淀粉三号的模样与正常的皇竹草苗子的差别也就是淀粉一号的叶子要稍微宽一点,根系要粗壮些。
不过不要小瞧了这小小的一株苗,它的名字命名上是有点简单粗暴点,可是却能让人直观地了解到它的用途和特点。
从它的名称上,就可以了解到,它的主要左右就是能够在其内部生产淀粉,在它这个对照组中的编号为三号,属于是特性就是能生产淀粉,而且产量很高。
93年的时候,政府就从哥伦比亚引进了该品种,在川渝地区进行种植,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秀、消化率高等特点,两千年的时候被推广到全国十多个省区,作为水土保持、治理荒坡、生态建设,以及作为牲口、禽类及草食性杂食性鱼类饲料的主推草。
尤青松手上的淀粉三号是程凡经过一点点辐射诱导良性优化后的改良品种,保留了它原有特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其光合作用生产淀粉物质的效率。
它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的特性,在生长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收割期达到10年以上,再加上其生长迅速,肥料与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十五天就可以达到收割条件,肥料与光照都不足的情况下,最长60天也能达到收割条件,且无特殊情况可全年生长,也就是说一年内至少能收割5~6次,勤施肥外加全年光照强度合适的话,甚至平均下来一年能收割20次以上。
根据程凡在废土时空实验田里收集到的数据,与工业园外围开垦的荒地上建立的对照组试验田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淀粉三号的一次收割鲜草的亩产在8000公斤到公斤,去除占比20%的可以作为饲料的叶子和嫩杆尖,以及5%左右的干枯部分,剩下的75%都是用于生产淀粉原料的茎秆部分,就算是按照每年5次的收割频率来计算,一亩淀粉三号可以亩产8吨到15吨可用作饲料的叶子与嫩杆尖,30吨到56吨左右用于制造淀粉的茎秆。
要知道,一个从事体力劳动的成年男性一天淀粉的摄入量也就在一斤半到两斤左右,一年365天最多也就能吃300公斤的淀粉,也就是说这一亩淀粉三号年亩产制造淀粉的损耗对半砍也够养活50个人。
再算上作为饲料的叶子与嫩杆,至少可以为1头牛,1头猪,25只肉蛋两用鸡或22只鸭子提供一年的饲料,提供牛肉和其他可食用部分至少250公斤,猪肉与其他可食用部分160公斤,鸡肉和其他可食用部分90公斤(鸭肉和其他使用部位190公斤)或6000枚鸡蛋(2600枚鸭蛋)。
如果按照国家划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全部种上淀粉三号的话,每年可以制造淀粉270亿吨淀粉,足够满足900亿人的一年所需的口粮,养殖18亿头牛,18亿头猪,1350亿只肉鸡或450亿只蛋鸡(3168亿只肉鸭或396亿只蛋鸭),提供4。5亿吨牛肉,2。88亿吨猪肉,1。62亿吨鸡肉(3。42亿吨鸭肉)或108亿枚鸡蛋(46。8亿枚鸭蛋)。
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量,要知道去年,也就是22年据联合国统计的全球总人口也不过才不到90亿人而已。
不过这个数值是理想状态下才能达到的,和实际产出会肯定会有所差异。
关于这方面,尤青松并没有介绍得这么详细,毕竟这么庞大的数值,从一个公信力几乎没有的公司职员的口中说出来,会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
对这些与‘先农’合作的农户们来说,如何让家人生活变好,怎么让自己一年到手的收入增加,才是他们现阶段最想了解到的。
不能说他们现实,毕竟他们只是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自己双手劳动让家人过得好一点罢了。
围着尤青松席地而坐,临时搭建的棚子很好地阻挡了炙热的阳光,使用高性能热电材料制造的小型制冷设备吹出的凉风,轻轻地拂过他们的周身,带走了他们身上的暑气。
“淀粉三号的种植事项就是这些,这些到时候会有专门介绍的小册子给到你们,等会儿我会实地向你们演示如何人工与机械种植时的注意事项,有什么不懂的话后续也可以来问我。”
结束了讲解的尤青松,对着几人说道。
这样的画面在广西西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许多村子里上演着,只不过人数上有所区别,有的村子参加的人多,有的村子人少些,合成人们介绍的也不单只有淀粉三号这一种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