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巨型玉石摆件,是圆明园中的重宝之一,曹嘉宁在有关圆明园藏品的书籍上,看到过它的相关记载。
据说,这件巨型玉雕,从采玉开始,到雕刻完成,共历时十年之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这块巨型青玉,来自西域,为了将这块小山一样的青玉送到京城,特别制作一批轴长三丈五尺的专用货车。
特别定制款货车,装有铜把手,前有一百多匹马拉车,后有千名夫役推动。
货车所过之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冬季则泼水结冰路面拽运,日行五至六里。
从西域送到京城,共一万一千一百里,光将这块巨型青玉送到京城,便用了足足3年时间。
青玉运送到京城后,乾隆帝亲自选用《石渠宝笈》着录的《宋人画大禹治水图》轴为稿本,将原图交给内务府大臣舒文,命贾铨照图式样在青玉之上临刻。
乾隆四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拨得玉山蜡样及画得正背左右画样四张。
同年五月初七日,乾隆帝批准蜡样和画样,经过大运河将这块巨型青玉送往扬州,交给两淮顶尖玉匠按照蜡像模样一比一制造。
皇帝交代的任务,玉雕师们不敢有半分懈怠,他们担心蜡样日久熔化,又按照蜡像模样刻成木雕样本,防止出错。
乾隆五十二年六月,这件经历千难万险的巨型玉雕终于施工完毕,经运河送回京城,将其安设在圆明园宁寿宫乐寿堂。
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乾隆帝突然来了兴致,亲自写一幅御题,命造办处如意馆的刻玉匠将御题刻在玉山背面。
这就是这件圆明园瑰宝,【大禹治水图】玉山子的来历。
先不说这件巨型玉雕材质多么优秀,雕刻工匠手艺多么精湛。
仅仅其从西域历时三年运输到京城,再从京城运输到扬州,请扬州玉雕工匠雕刻完成后再送回京城。
这一趟趟来来回回的运输,除了历代帝王,无人能出其右。
将这件玉雕的大师级雕工+不可估量的运输成本+大禹治水题材+乾隆帝御题,再加上其本身不俗的青玉材质,简直是一件玉器史上的传奇。
怪不得,它能被评选为华夏第一玉雕,它值得!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最顶尖的华夏瑰宝,竟然被当成一件普普通通的假山,放在喷泉中央,当做背景板。
若不是,还想赢下席卡手中更多圆明园文物,曹嘉宁恨不得一脚将那个狗屁罗德里格斯一代侯爵雕像踹翻。
区区一个侯爵雕像,摆在华西第一玉雕前面,他不配。
以防席卡怀疑,曹嘉宁不敢表现出过多的关注之色,只能站在喷泉外围,远远的欣赏这件稀世玉雕。
半晌后,曹嘉宁转过头,看向身后的席卡。
“席卡先生,当初您答应我,让我在您所有藏品中,随意挑选3件古玩,当做礼物。”
“这件玉雕,就是我选的第一件礼物。”
闻言,席卡嘴角疯狂上扬,面露狂喜。
他早就知道,曹嘉宁是一位非常厉害的鉴宝大师。
原本,他还有些担心,曹嘉宁来到他藏宝室中,挑选3件价值最高的古玩。
没想到,曹嘉宁这个家伙,如此目光短浅,还没进入藏宝室,就浪费一个珍贵的机会。
区区一件玉雕,不过是块头大一点罢了,哪有藏宝室里的青花瓷、名画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