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不需要我们的怜悯,我们更没有理由对他们投以蔑视的眼光。我们的评头论足,无论善恶,都是对他们自由意志的剥夺。无论我们心怀救赎的冲动,或是存着蔑视的心思,都是对他们个人自由的无视。他们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将自己认为合适的行为付诸实践。浪并非低人一等。特伦斯和费利克斯承受着内心的煎熬和世人的目光。我将他们视作穷人中的战士,非常规生活大军中的一员。流浪者群体在大国中建立了自己的小国,但大国和小国不是对立的双方。为何我们不能和平共处?或许需要救赎的正是我们。
流浪者需要尊重、温饱、安全和陪伴。他们渴望安全的生活,在自由呼吸时不受到伤害;他们渴望温暖,生病时有一张干净的床、一双温柔的手。正常的交流,简单的需求。我们为何难以接受他们的选择?
各位现在看到的正是他们的家,他们生活的地方。青草,阳光,棕榈树,广袤的大海,月光,群星,有时会带来雨水的云海。他们在这片天空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对特伦斯和费利克斯来说,他们在这里跨越了生与死的鸿沟。他们安息在大地温暖的怀抱,虽然他们的墓地没有标志,但是大地将记住他们,天空将记住他们,而我们也将从此永志不忘。
小号手在结束时吹奏出&ldo;嗒嗒&rdo;的声音。人们拥抱、握手、拭泪。这样的情谊或许是刚刚产生,但我毫不怀疑它的真诚与永恒。
关于骨灰,威廉、亨利和我本打算洒在海边,但这样一来就触犯了市政法规。后来亨利想了个好主意。我们把骨灰带回家,举行了一次小小的仪式之后,埋入花床肥沃的泥土中。待到来年开春,定会开出美丽的玫瑰花。
金西&iddot;米尔霍恩
敬呈
一场挑战自我的智力游戏‐‐&ldo;字母女王&rdo;和金西&iddot;米尔霍恩探案系列
吴玲
一
一书一世界。作者在书中创造的那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也许是作者的智力成果,但往往离不开现实世界。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将映射到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事件或场景上,或多或少地影响他(她)的写作。电影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剧本作者往往需具备较好的时空结构意识才能胜任。著名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1957年曾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任专职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金庸的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继承中国古典武侠小说精华,开创一种形式独特、描写细腻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打下了基础。在国外,也有一位作者曾经做过电影编剧,后来成为畅销小说大家,她就是苏?格拉夫顿。
有着&ldo;字母女王&rdo;之称的苏?格拉夫顿,在英美侦探小说界可谓无人不知。她的金西?米尔霍恩探案系列从1982年开始推出,每部作品皆按英文字母的排列顺序命名,从第一部小说《不在现场》开始,迄今已创作了24部以金西为主角的小说。该系列的小说标题按照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一路排将下来,从aisforalibi、bisforburglar、cisforrpse、disfordeadbeat……,到wisforwasted,她也因此被侦探推理小说迷称为&ldo;字母女王&rdo;。有杂志评论说:&ldo;金西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外表坚强,内心如水,是一个过着群居生活的孤独旅人。&rdo;
格拉夫顿1940年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1961年毕业于路易斯维尔大学,获英语文学学士学位。格拉夫顿18岁开始写作,四年后完成了第一部小说,后来又写了六本小说,但都不成功,甚至还有两本没有出版,于是她转而去好莱坞写电影剧本。在好莱坞的15年工作经历没有给她留下愉快的回忆:&ldo;我在十天之内就学会了如何写剧本。从1973到1989年,我一直在好莱坞。我也很高兴自己出来了。那里真不是个好地方。&rdo;与好莱坞的亲密接触让格拉夫顿更加了解电影世界的内幕,这促使她做出了一个让旁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她不允许把字母系列小说改编成电影。&ldo;我绝对不会把金西?米尔霍恩卖给好莱坞,而且我让我的孩子答应我,在我死后也不会这样做。我们立下血誓,如果孩子们违反这个承诺,我会从坟墓里爬出来找他们算账。他们知道,这事儿我干得出来。他们还有一项任务,要把我的话传给孙辈,让他们也不要把金西?米尔霍恩卖给好莱坞。&rdo;
金西?米尔霍恩探案系列屡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该系列的首部作品《不在现场》曾入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评出的最经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说,第二部《窃贼》和第三部《尸体》连续包揽两届安东尼读者票选最佳小说奖和夏姆斯奖。2004年,苏?格拉夫顿因为其作品显著提升了推理小说的文学水平而获得了罗斯?麦克唐纳文学奖;2008年,获得英国犯罪家协会授予的卡地亚钻石匕首奖;2009年,荣获爱伦?坡终身大师奖;2013年,获安东尼终身成就奖(其他获奖者包括李?查尔德、玛丽?希金斯?克拉克、杰弗里?迪弗等著名推理小说家)。她的小说风格轻快、细节丰富、角色生动、观察敏锐、故事技巧高超、结尾耐人寻味,受到世界范围内广大读者的喜爱,被译为26种语言,风行全球28个国家,苏?格拉夫顿也因此堪称侦探小说界的畅销大师。
二
应该说,格拉夫顿走上推理小说的创作之路,偶然因素占了很大的成分。20世纪80年代,这位小个子的南方女子因为离婚和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与丈夫闹得不可开交。这场历时6年的讼争让她经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痛苦万分的格拉夫顿人生观因此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此前她一直坚信与人为善、善有善报,现在的信仰却发生了动摇。善待他人却招致恶行,她眼中的这个世界,一切都变得不那么友好。为了报复前夫,她想杀了他,或者至少将他弄成残废。在仇恨中煎熬的格拉夫顿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想着用各种方法杀死前夫,为此她制定了详细的作案步骤,设想了各种细节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还将这些一一记录下来。但是她又知道,警察不是傻子,如果她真的付诸行动,法网恢恢,她肯定逃脱不了惩罚。那么,精心设想出来的那些谋杀的点子就这么浪费了吗?为什么不写成小说,出版后赚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