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的人,如果目的里不包括着为了或是崇高的上升为「泱泱天朝任意一术岂可落他国之后」;亦或者下达至「遇到一个好对手」、「下一场没有遗憾的对局」、最后把「己方获胜的棋谱带回来」之类的,那么就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棋手。
当然了——
这仅仅是季清远个人理解来说的。
而如果最起码的目标,不是为了「痛快淋漓的享受黑白之间对弈的乐趣,最后把自己获胜的棋谱给带回来」这在他眼里是最低底线的话,那么自家的小四还是给他安安稳稳的去学校念书,读个好专业,完了找份好工作,嫁个好男人。
毕竟小四也不小了,十三岁的年纪,就算现在他和季清源两个人,想办法走关系把她弄到专门的围棋学校去,在他看来也是晚了。
姑且不论围棋学校的教学安排,让季清远这个骨子里还是“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结果投错胎跑到现代来的「青衣酸秀才」难以接受。单单就是那一小撮让其咬牙切齿毫不留情的认为应该被「浸猪笼重新投胎下辈子下下辈子都千万别想再做人了」的高干子弟——心动于围棋学校比别人晚开学早放假、外带教学环境宽松的就是“放羊”的学习条件而去念书的这种「特例例子」出现的情况。
万一一个弄不好,自家的小四和那些高干子弟下了一盘棋——
先不提对方是不是来头大的他们这等布衣良民惹不起,单就是光是想想小四为了自己和清源二人考虑,不得不故意输掉作为她世界支撑依据的对局,就让他难以接受。
这不是现实里是否会发生的问题,而是光是想下,就让他难以接受。
对方来头是否大到能包天,这已经不在季清远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作为“完美论”,外加骨子里是“封建毒瘤思想”的下成长出来的季清远,打从一开始的规划自家那个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小四未来人生道路的时候,就在自己的脑子里扼杀了送自家小四去念围棋学校的念头。
独裁、君主制、封建思想……
你完全可以多选的使用这些类比词语,放在季清远这个其实外表眉清目秀书卷气十足的二十二岁单身眼镜男的身上。
——就算几年后会好起来的正规化的。
那也是几年后的问题,现在、此刻,既然他家的小四有那个才华,那么他这个围棋世界的门外汉虽然不知道到底才华有几许,但是如果有可能,他依旧是毫不犹豫的给自家的小四报名参加了本省的《围棋周刊》举办的业余定段赛。
重点不单单是最后获胜者能得到段位这个问题,而在于男女分组比赛的各组优胜者,能够获得参加全国职业定段赛的资格。
如果连这个资格都拿不到了……
冷笑下——
还是赶紧回去给他把回家作业解决了,从此不要思考“另外一个属于自己世界”这回事。
没有足够的实力打开那个世界的大门,甚至是不要考虑后面是否拥有保护自己的这个世界的能力,那么何谈其他?
不过——
“该死的——季小四那个笨蛋,到底还要在比赛的地方待多久才给我回来!到底第一轮过了没,也不赶紧回来告诉我!”
季清远此时此刻枯坐在书桌前,一整下午一个字都没写出来——文稿纸上空白一片,而报社的编辑三番四次的催稿电话,则全部被他给毫不在意的无视掉了。
至于造成作为局外人季清远的那种焦急外加紧迫感,以及其本人编辑仰天长啸骑着自个儿的“凤凰牌”自行车一路“哐啷”作响的冲到季家催稿子去——这种影响极大且坏的罪魁祸首季小四,却在和自己的对手复了下盘后,在人家对局室外面的过道休息的椅子上,拿着由「藤泽秀行」著作的《围棋手筋大全》看的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