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孙渡笑嘻嘻地挤在他怀里,慢慢拆开了信。
&esp;&esp;大洗牌(二)
&esp;&esp;一百一十五
&esp;&esp;杜少宇的信封很薄。
&esp;&esp;孙渡撕开过后,只有四折过后比巴掌大一些的纸方块。
&esp;&esp;孙渡展开它。
&esp;&esp;这张纸已经薄得有些透明了,纸张也已经不是常见的纯白,而是有些透的油黄。
&esp;&esp;孙渡捧着这张纸,好像某种昆虫折断的翅膀在他手里一样。
&esp;&esp;“哇哦,”孙渡展开信的时候惊了一下,他转头和谢傥对视一眼。
&esp;&esp;谢傥神情沉静,他看了一眼信,并不做细看。
&esp;&esp;确切来说,这不算一封信,倒像是一份草稿。
&esp;&esp;除了开头的,孙渡:展信佳,和最后的落款,祝你好运,杜少宇。信的内容——或者根本说不上是内容,就是一排一排拿不同颜色的笔写的东西。
&esp;&esp;有些是摘抄的话,有些是没有意义的一些重复的词汇,比如“谢谢,谢谢,谢谢”,“再见,再见,再见”,还有一些是像在写日记一样:今天阴雨,旧金山没出太阳;枪里面没有子弹了,今天去拜访了朋友……
&esp;&esp;孙渡不断地旋转着纸张,因为杜少宇也许是在不同的时间里写下这些内容的,所以并没有在意纸张的方正,随手压着就写了。
&esp;&esp;几排黑笔字还是好好的横排,忽然就有一两排排蓝字斜斜地插进黑笔字里,叫人不得不不断转动纸张去看。
&esp;&esp;这些字也许是按照时间排写的,越在顶部的字,越是杜少宇写得早的,越在底部的字,越是杜少宇写得晚的。
&esp;&esp;其实孙渡已经不熟悉杜少宇的字体了,这么多年都没有见了,该记得的早就忘记了。
&esp;&esp;孙渡大概看了一下字体,开头和署名的字体与最后的几行黑笔字字体最为接近。
&esp;&esp;杜少宇的最后几行字是一段摘抄的话:
&esp;&esp;“过去的时间
&esp;&esp;和那些爱情都不再来
&esp;&esp;在米拉波桥下流淌着塞纳河
&esp;&esp;
&esp;&esp;让夜晚来呵让钟声响
&esp;&esp;那些日子走了我还在”
&esp;&esp;“是阿波利奈尔的《波拉米桥》吗?”孙渡指着这段话,仰起头问谢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