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
〝报告709号坦克触雷,目前确定是一颗反坦克地雷”。
其实都不用通过无线电报告,李宁此刻正拿着望远镜,趴在装甲指挥车上查看前方的地形。
忽然一辆坦克履带下突然蹦出一大片红色的烟雾,离他较近的坦克也被喷上了一片红色粉末。
这两辆坦克立刻停止行进,早已等候多时的导演组立刻冲了过去。
首先是扒开泥土找到地雷,确认它的型号,要是小型地雷无法对坦克履带造成伤害的话。709号车就可以继续行驶。
如果当量大一些,那就要修一会儿履带了,当然队伍中还有工兵连的一个维修排,装备了两辆84式装甲抢救车。
安装履带的工作会非常简单,如果踩到的是反坦克地雷那就什么也别说了。
坦克会直接判定为丧失战斗力,大型演习中确实有一定几率让其重回战场,但这种小规模的演习,总时长不会超过8个小时,就没有必要在此方面浪费时间了。
“工兵连能听到吗?启动爆破小队,立刻清理出两GSL111履带式火箭扫雷车,进行爆破拆除,速度要快,两分钟内搞定”。
李宁根本等不了导演组的回信,安排人手准备快速清除前方的雷场。
大部分的地雷要脚踩上它才会引爆,至少也得是靠近才可以,所以也增加被踩中的概率,通常都会布地雷阵,只要一颗地雷出现,那就代表着周围有很多颗。
他可不想让宝贵的装甲部队浪费在这些便宜的地雷身上。
“是”,无线电那头的工兵连连长似乎早有准备一般,立刻回答道,很快后面的两辆长相非常古怪的履带式车辆,沿着之前坦克走过的痕迹,开始不断的靠近雷场。
终于开到了队伍的正前方,在确认完风速以及方向后,两辆排雷车的车长一起按下了发射按钮。
只听“呲”的一声,分别发射了一枚长相怪异的火箭,只见他俩的后面都拴着一根白色的绳子,有些像红箭八反坦克导弹的导线。
火箭的燃料在发射后的几秒钟内燃尽,失去动力的火箭便无力的掉了下来,和它一起掉下的还有那根白绳。
李宁通过望远镜看到这一幕后,立刻双手捂住耳朵。
只听“轰隆隆”一阵爆炸声传来,雷场周围升起了红色,白色,蓝色各种各样的烟雾,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开庆典呢。
就是不知道一次要消耗几百公斤炸药的庆祝方式,哪个公司能够开得起。
“继续前出,继续排雷,装甲部队一旦排雷结束,立刻以最快速度通过雷区。
各车组注意,密切关注周围,一旦有可疑目标可以直接开火,不用向上级汇报”。
说完,李宁再次拿起望远镜,对着远处几个疏密的丛林扫了一遍,现在已经到了春天,树叶虽然长得不如夏天茂密,但想要遮挡视野并不难。
“炮兵侦察排,起飞两架无人机,对前方进行更加仔细的搜索,特别是2点钟和10点钟方向的那两个小树林”。
李宁思考了一会儿,还是有些担心,继续下达着命令。
不怪他不紧张,刚刚在消灭伏击的部队时,他就发现了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地方。
一个连装备了八具红箭八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有很多人都搞不懂反坦克导弹与火箭筒之间的区别,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火箭筒几乎都是单兵使用,而红箭八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足有20多公斤,如果再加上弹药,以及辅助设备重量将会超过40公斤。
单兵操作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专门的发射小组,哪怕是师属侦察营也装配不了多少,那就意味着此次的敌人,加强了武器配置。
并且派出伏击的一连是不可能将他们完全消灭,这就意味着所有因为加强所派出去的武器装备将是一次性的。
对方营长胆子再大,也就会排出一半甚至是只有13的重型火力,也就是说侦察营残余部队中至少还保留着8具红箭八反坦克发射器。
他对于坦克的威胁可比地雷要大的多。
“轰轰”。
又是两阵爆炸声传来,雷区大概已经被打通,两辆打光武器弹药的扫雷车,快速的停到路边,让早已等候多时的装甲部队急速通过。
飞出去的无人机也传回消息,并没有发现树林中有敌人,听到消息后的李宁才彻底松了一口气,下达了全军快速突击的命令。
几百公斤烈性爆炸的声音传播范围非常广,在一处半地下指挥部内,师侦察营营长接到了观察哨的汇报。
“西南发现发生了巨响,按照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应该是GSL111履带式火箭扫雷车在进行扫雷作业,看样子他们已经进入演习区域了,对了,一连那边联系上了吗?”
这位中校营长眉头皱紧的问道,昨天晚上他收到消息,说其他军的领导今天会前来观看,军里非常重视。
而他也正好到了副团级中校的第7年,急需晋升,要不然也不会如此冒险的布置计划。
一旦李宁修改了行进路线,一连就会一枪未放而被淘汰,这可不是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