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乱世,还是乱世
这个南唐其实是在吴国的基础上建立,吴国的君主除了杨行密有实权之外,其他像杨渥、杨演隆、杨溥等人都只是听任权臣们摆弄的棋子,没有一点实权。而吴国最大的权臣便是徐温。杨演隆的那个吴王也当得挺没意思的,除了郁闷还是郁闷,不久之后就郁闷死了。接下该谁继位自然是徐温说了算。还是立杨行密的幼子杨溥吧,这孩子容易掌控,如果按顺序立三子杨濛的话,说不定杨濛将来还会有许些反抗,到时大家就都伤和气了,何必了,就是杨溥了。
于是杨溥就稀里糊涂地当上吴王,不过徐温也不是很想在扬州陪这位吴王,而是跑到了升州(今南京)去建他的金陵城。得到这杨家基业那是迟早的事,不过咱也学一把曹操,我先不废了他,这种事以后就交给儿子去办,到时儿子当了皇帝,少不得也得追封我一个先祖、文帝、武帝之类的名号。徐温的想法和做法都最接近曹操。
不过由于长子徐知训被朱瑾杀了,几个儿子之中,养子徐知诰最能干。徐温也最器重他,也许徐温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徐知诰是亲儿子该有多好,但那是不可能的。徐知诰在地方为官,政绩口碑都很好,徐温还让他到扬州去主政。
不过这个干儿子虽好,毕竟不如亲儿子亲。徐温的重要谋士严可求一直都认为,传位必须得传给亲儿子,比如徐知询就很好。但徐温在这件事上很是犹豫,总是下不了决心,毕竟他太喜欢这个干儿子了。就在准备下这个决心的时候,他又因为要办另外一件事,而将此事搁置。
因为徐温想当后来的先祖,那么吴国的吴主杨溥还是吴王,这就有点不对,得先让杨溥这个吴王变成吴皇才行,反正这个吴王当上皇帝后还是受自己控制。杨溥虽然要被拥为皇帝,但是他其实一点也不想当这个皇帝,他不是像一些人在劝进下就故作推辞不当,而是真正的不想当,反正就想当上了这个皇帝,迟早也得禅让给徐家。但是你不想当皇帝还不行。
就在徐温在积极拥立杨溥为皇帝之时,突然病故了。而徐知诰本来就是在办这件事上的第二号人物,在义父徐温死后,徐知诰很幸运地少一个能控制自己的大人物,他很自然地控制了吴国的军政大权。至于逼杨溥当皇帝这件事,徐知诰接着办。于是杨溥继稀里糊涂地当上吴王之后,又稀里糊涂地当上了吴国的皇帝。但是这个皇帝和以前的吴王一样,依然是没有一点点实权,还得任由徐知诰摆布。
不过徐知诰并没有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他考虑的是那位本来要取代自己的徐知询,这人不会还有什么想法吧。管他有没有别的想法,反正这个人名声不怎么好,就连和亲兄弟也不和,就办了他。于是徐知诰就以皇帝杨溥的名义让徐知询到徐州来朝见,当然等徐知询到了扬州之后,徐知诰就搜集到了徐知询谋反的&ldo;铁证&rdo;,派人把他抓起来了。为了表示自己宽宏大量,也没有杀死徐知询,而是让他当个挂名的右统军。反正实权还在自己手里,徐知询也折腾不出什么大事,这种既得了面子又得了底子的事何乐而不为。
到了后来,等到徐知诰认为扬州的事已尽在掌握之时,也开始学习他义父徐温的做法,我也不在扬州陪这个傀儡皇帝,而是让儿子李景通(就是李璟)在扬州帮忙看着皇帝,自己也跑到金陵去建设新家园,毕竟这里才是将来要建都的地方。
李昪执政期间的政策是不喜用兵,对内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对外结好诸邻,保境安国。在这段时间之内,吴国、包括后来的齐、南唐江淮都是很稳定的。而对于一些拥兵自重之人,李昪也多用安抚之计。在吴国多年主政后,李昪的威望和实力逐渐上升到再也没人能也没人敢去撼动他的地位之时,李昪认为已经装够了。于是他对周宗说:&ldo;唉呀,你看我头发都白了,功业已就,而吾老矣,奈何?&rdo;周宗一下子就听出了弦外之音。徐知诰想动手当皇帝了。
但是周宗与和右仆射宋齐丘一商量,这个让徐知诰自以为是死党的宋齐丘竟然不答应,还说要斩了周宗以谢吴人。徐知诰见宋齐丘不答应,也就象征地将周宗贬为池州刺史,用来稳住宋齐丘,另一方面对于篡位为帝的却没有停下来。
徐知诰已经等了十几年了,他不想再等了,徐温想当太祖,他徐知诰可就不能当太祖了,得当上个先主再说。一旁的杨家人急了,比如上次本应即位的杨濛的心里就老大的不服,被徐知诰察觉出来了。先是将杨濛废为历阳公,接下来又派兵把他看起来。杨濛还算是有点反抗意识,将看守的兵丁杀了逃到了庐州节度使周本家。周本本来是想收留杨濛的,但周本的儿子周祚不干了,把老子周本关在家里不让出迎。自己把杨濛绑了,送到金陵徐知诰处请赏去了。谁叫你杨家失势,而徐氏掌握了大权了。
但徐知诰不急,还是先当个齐王吧。这个齐王地位有多高,其实就等于徐知诰在吴国另建了一个齐国,就像曹操当年在汉末另建了一个魏国一样。但是杨溥也是没有办法,你愿建国就建国吧,反正我这个皇帝也是你封的,早晚还得还给你,比如什么丞相、太尉的爵位也是不给白不给,都给你算了。徐知诰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还把自己女儿嫁给了杨溥的儿子杨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