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柴荣对于张永德应该是有所戒心,而且柴荣感到身体越来越不行,所以他更担心这种事会发生。特别是现在又来了&ldo;点检为天子&rdo;的招牌,柴荣不得不怀疑张永德。不过柴荣的做法却是非常奇怪。既然有&ldo;点检为天子&rdo;的预言,那么就应该废了点检这个官职,但是他偏偏却任免了禁军大将赵匡胤为点检。赵匡胤是什么人,特别有心机的一个武将。我都怀疑那块牌子就是他准备的,太奇怪了。偏偏是柴荣生了重病之后出现些事。
当然牌子也有可能是李重进准备的,他一直和张永德不和,他的能力也不差,一直都是周军中的主要将领,南唐还想来拉拢他,不过李重进对李璟没有什么兴趣。南唐人还是叫我&ldo;黑大王&rdo;吧。当时有人说:&ldo;这种人只有柴荣才管得住。&rdo;什么意思?第一,说明这个人非常有能力,非常有威信。第二,说明这个人有野心,而且有将野心实现的可能。第三,他可是郭威的外甥,这个地位非常特别。也许是和郭威血缘关系最近的人了。但是柴荣如果死了,他会怎么办。他一定会认为最大的对手就是张永德,而不是别人,因为两人的地位都比较特别。柴荣估计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将张永德贬官的同时,对李重进也做出一些限制。同时还提拔了自认为比较可靠的厚道人赵匡胤来牵制上面两个人。可见赵匡胤隐藏得有多深。
柴荣也渐渐感到自己快不行了,只是他感觉来得太快了。赶紧安排后事吧,他赶快立了符彦卿的女儿(不是李守贞的儿媳,那位已经挂了,这位是那位的妹妹)为皇后,立长子柴宗训为粱王,(确定的接班人,只有七岁,都怪后汉刘承祐把其他几个大的儿子给杀了,谁叫有亲儿子呢,如果没有儿子,还可以考虑李重进和张永德)宰臣范质、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以枢密使魏仁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依前充枢密使。这三位文人就是留下来辅佐少主的,另外他为了保险起见,又召来了宋州节度使、侍卫都虞候韩通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算是招来了一个武将来帮忙。柴荣也许在想,如果王朴没死,那可是一个可以托付的人。不过现在为时已晚了。
柴荣知道将渡过最后的岁月了,虽然前线的战事依然顺利,但柴荣等不到那一天了。他的时代就要结束了。后周显德六年,一代英主柴荣永远离开了人世,卒年三十九岁。史臣说他是:不日破高平之阵,逾年复秦、凤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柴荣也许还是败在性子有些急这个问题上,柴荣的能力、魅力与魄力绝不输给任何一个帝王。他的心不比秦皇、汉武小,他的能力也是十分突出,虽然有时有点急,有点严,但作为一个君主,他无疑是最出色的其中之一。在这个时期,也许只有赵匡胤能和他有一比,当然成就大业者,在各项指标之中,还有寿命这一项关键性的指标,而柴荣便是因为这项指标没合格,结果只能在众多帝王之中显得有冷清。
他在处理后事的过程确实是有些不妥之处,但是大家应该明白。这是柴荣当时得了重病情况做出来的事,柴荣的这个皇帝得来多少意外,而死得也有些让人可惜。但这便是历史,包含着无数谜团和无奈的历史。也许正因为柴荣的英年早逝,才会让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如此完美。现在他成了很多行业的神了。由于柴荣曾经经商,就成了财神。
下面还是用柴荣的一句话原话来为这位英主送别吧: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可惜上天不可能给他三十年的帝王生涯了,但就是五年,他已经做得很好了。
柴荣的时代结束了,下一个将是谁的时代,难道是刚继位的柴宗训吗?
(写到这里有些沉重,不过我认为以后赵匡胤的做法对于整个民族来说还是非常可取的。赵匡胤的统一思路和柴荣不同,赵匡胤相对来说更加稳重。如果说柴荣是浪漫主义的奇才,那赵匡胤便是现实主义的伟大执行者。而对于人们的影响而言,浪漫主义者总是比现实主义者更受欢迎。赵匡胤要走向前台了,我对他的评价是,与柴荣是同一级别的,只是略高那么一点点。)
十二、五代的终结者
柴荣总算死了,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对于他们来说,这么一位有开拓之心的君主死了,就意味着他们又可以多苟延残喘一阵子了。因为即位的柴宗训不过是个才七岁的孩子,就算他确有才干,那也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情,柴宗训即位多少也有一些突然性,而且以他的年龄是不可能主政的。权力落到谁的手上,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文人,还有那位符太后,不过那三个辅臣都是文人,符太后的皇后以及后来的太后都是刚当上不久,威望似乎差了点。对了,还有一个武将韩通,韩通也算是个人才,对柴荣也是够忠心,只是性刚而寡谋。
柴宗训即位,本来是要任免新臣子的,但是范质、王溥等人不让,虽然理由说得冠冕堂皇,但是我认为他们还是怕挤掉了他们的位置,说实话,他们这些也不能说是奸臣,只是他们的能力有限,如果一定要说他们的取向,我认为应该是功名。
柴荣死后,北汉主刘承钧又有些想法了,想想这契丹连丢三关,难道他们不想夺回吗?如果能趁后周柴荣新死发动反击,不要说能收回三关,就算是打回开封,重兴&ldo;大汉&rdo;也是有可能的。连忙向契丹方面商议此事,契丹连丢数城,自然也是想趁机来捞点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