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清笑道:&ldo;清遵旨。&rdo;
总算能见到少年版的锦马超了。
他倒要亲眼看看,那竟被人冠以&ldo;不减吕布当年之勇&rdo;之盛誉的小兔崽子,到底是名不虚传,还是言过其实。
刘协次日一早,就备好了圣旨,宣燕清再进宫,当着文武百官,正式将此事委任于他。
然他话音刚落,燕清尚未来得及揖身接旨,就听中常侍匆匆从外而入,满面红光,向正要发作的小皇帝小声附耳道:&ldo;陛下!吕豫州刚至殿外,可要即可接见?&rdo;
刘协大惊到大喜,豁地站了起来:&ldo;蠢货!还不快宣吕爱卿进殿!&rdo;
燕清:&ldo;……&rdo;
窝糙?
第55章升官没发财
赞礼官得了刘协旨意,唱出豫州吕奉先之名时,原本为些琐事吵吵嚷嚷的庭上霎时变得落针可闻,就连屡次使绊子的王允都只翕动了下唇,未发表任何意见。
随着沉重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燕清的眉头也拧得越来越紧。
一道高大威武,雄傲睥睨的身影倏然出现在殿门,正是腰系狮蛮宝带,身裹亮银轻铠,虽未着剑履,浑身气势却不减分毫,震慑逼人,面容冷峻的豫州刺史吕奉先。
他微眯着眼,锐利似刃的视线飞快在略有躲闪之意的群臣中扫了一圈,精准地落在了一脸嫌弃的燕清身上,恶劣地扯了扯嘴角,这才俯身行礼,口气倒是难得一见的恭恭敬敬:&ldo;豫州刺史吕布,参见陛下。&rdo;
见着风采尤胜当初的吕爱卿,刘协的喜悦之盛难以言喻。
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想着死马当作活马医,听吕布所派的军祭酒燕重光之策,让他前去一试,如今吕卿家奉诏亲至,既展现了对朝廷的忠诚,多半也是觉得只依赖部下辩才不够稳妥。
刘协将背脊挺得笔直,力图展现出最大的威严,语气却极亲切道:&ldo;爱卿平身。今日专程前来,是为何事?&rdo;
吕布闻言一顿,却未立即答话,而是先意味不明地瞥了表情紧绷的王允一眼,轻不可闻地哼了一声,将对方气得脸色发青了,才不急不忙道:&ldo;臣近觅一重宝,特来献予陛下过目。&rdo;
刘协愣了一愣,居然与他意向中的截然不同,非是为解张济之扰而来的?
想想也是,从诏书送出,到吕布赶来,还没多太长时日,不够叫带着辎重的军队行进到长安来的。
&ldo;噢,爱卿有心了。&rdo;
刘协再经失望,倒比上回要好了许多,毕竟有战无不胜的吕布在,就是一颗实打实的定心丸。
他勉强打起精神来,命近侍备金盘去接取吕布口中所言重宝。
别人不知道,燕清还能不知道那能劳动他家主公专程跑一趟,免得有所闪失的&lso;重宝&rso;是什么吗?
果不其然,等近侍到了身前,吕布于众目睽睽之下,大大方方地从怀中掏出个用碧色绢布敷衍一裹、只比他拳头小一圈的玩意儿,随意往盘中一放,众人皆清晰地听得闷闷的&ldo;咚&rdo;的一声。
作为唯二的知情人,燕清见他粗鲁随便,眼皮不由得颤了一颤。
就算那一大坨玉不怕被轻易摔坏,看在它伟大的象征意义上,也得小心轻放啊。
况且那么着急送还给皇帝做什么……
燕清云淡风轻地以目光追随那不知厉害的近侍手中托盘,心里却是滴血不已,止不住扼腕叹息。
那可是后世早已遗落,地位最为尊崇,绝无仅有的珍贵文物,传国玉玺啊!
明明曾落在过吕布手里,离他不过咫尺之遥,却硬被吕布的心急还得错失良机,连亲眼目睹一次此物真容都没了机会,更别提拿在手里细细把玩一番了。
刘协并不抱甚么期待,却是给极了他家吕卿家面子,拒了近侍代劳的请求,亲自拆了皱巴巴的绢布。
当里头那物的真容映入眼帘时,毫无心理准备的他浑身剧颤,旋即狠狠地倒抽一口凉气,双目圆睁,霍然从龙椅上一站而起!
众臣见他如此失态,哗然聚去,唯恐有恙,结果这一看,疯得比小皇帝本人都还要厉害了。
此蓝田玉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有书&ldo;受命于天,既寿永昌&rdo;八字,乃传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帝王符应,以和氏璧雕就之国之重器,正是于自熹平六年那次动乱后就失散的传国玉玺也!
在一片情绪激荡,痛哭流涕,反复叩拜以歌功颂德的官员当中,燕清刚要也跪着做做样子,省得显得太过另类,就被场上另一个面色毫无波澜的高头大汉给一把掐住胳膊,不由分说地连拉带拽,将燕清拖到了几人粗的柱子后面。
燕清见吕布环着双臂,半句话也不说,只面无表情地死盯着他,目光似饿狼一般,就隐约有种不太妙的预感‐‐这事儿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糊弄过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