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在晚清受到削弱。同光时期,曾国藩系统的督抚大增,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清王朝曾采取过措施集权,但并不成功。
对蒙古、东北、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
清朝对少数民族所居住的边疆地区的管理十分成功,周总理曾说:&ldo;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rdo;1清朝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实行改土归流,对蒙古、东北、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采取如下措施。
一、设军事行政机构管辖
清朝对这些地方的统治、管理与一般行省不同,不设督抚,都实行军府制,由将军率八旗驻防。
东北是清朝龙兴之地,而沙俄在顺治、康熙朝就曾把侵略的触角伸到黑龙江流域,清朝统治者对这里十分重视,在这里实行军府制,分设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兼军政和民政两个方面。多处筑城,设立总管和副都统,驻有重兵4万,而内地各省驻防仅一万六。
内外蒙古实行盟旗制度。这种制度首先在内蒙古实行,后来推行到外蒙古、新疆、青海等蒙古族居住地区。旗制有似八旗制度,是政权组织又是军事组织和社会组织。盟由数旗组成。每旗由清廷从本旗王公、太吉或塔布囊内任命旗长一人掌管旗务、再加上协理台吉23人协办旗务。此外还设管旗章京一人统管一旗之事,副章京一至二人分管一旗之事。内外蒙古同时也实行军府制。内蒙古设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绥远城将军,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绥远、张家口驻兵二万多,畿辅、热河及陵寝围场驻兵一万七。
西北地区的新疆行政因民族杂居,故行政制度不一,乌鲁木齐、巴里冲等地实行郡县制,蒙古族住的地方实行盟旗制,天山南路实行伯克制。2整个西北地区也实行军府制,设伊犁将军,西北驻防八旗兵一万八千。
清朝从皇太极时起就设有管理蒙古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蒙古衙门,崇德三年改名为理藩院。顺治朝后此院仍然存在,职能扩大到回部和诸藩部。&ldo;制爵禄,定朝会,正刑罚,控驭抚绥,以固邦翰。&rdo;3
二、利用宗教,实行政教合一
蒙古盛行喇嘛教,统治者利用该教进行统治,实行政教合一。清朝政府本着&ldo;修其教不易其俗&rdo;的原则,顺应他们的习俗,在蒙古地区大建寺庙,免除喇嘛的赋税差役,给活佛和上层喇嘛封号、特权,封赐4大喇嘛教首领4,分别主持卫藏、漠南和漠北的宗教事务。
三、设置军事哨所
东北、蒙古、新疆沿国境线内设置卡伦哨所,派遣官兵了望、戍守。分三类:&ldo;常设卡伦&rdo;,士兵长驻,&ldo;移设卡伦&rdo;和&ldo;添设卡伦&rdo;则根据季节的冷暖移动,&ldo;添设卡伦&rdo;,暖则设,冷则撤。
四、设立驿站
清政府在东北、西北和西藏地区都建立了驿站,传递文书,为尽快了解边疆情况,及时向这些地区传达上谕提供了方便。《厄鲁特蒙古图》此外驿站也可以供运输军饷、武器的人员、车马休息、住宿,保证平叛的需要。
五、恩威并用
所谓恩威并用就是镇压少数民族的割据和反叛,而以恩德拉拢其上层。平定噶尔丹的叛乱,平定策妄阿拉布叛乱,平定西藏珠尔墨特叛乱等为施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爵,给予丰厚俸禄,娶蒙古贵族女儿为妃子,让他们到北京或避暑山庄觐见皇帝都是施恩笼络。
-----------------------------------------------------
注释:
1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人民日报》1979年12月31日
2伯克是维吾尔族官名。伯克原来世袭,平定大小和卓后改为任命。
3《清史稿&iddot;职官》
44大喇嘛教首领指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也称土司改流,指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永久世袭的土官改为随时任免的流官。这是雍正四年(1726)开始实行的加强对西南边疆统治的一项政治措施。
西南少数民族多,元代以来实行土司制度。元代在这些地方设了安抚司、宣抚司、宣慰司,用当地的酋长为官吏,称土司或土官。文官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武官有宣慰使、安抚使、招讨使等。少数民族人民由土司管理。这种管理办法在当时还是恰当的。明朝因袭了这种制度,并制定了一套贡赋、征调、驻防和承袭制度。清朝初年还是这个制度。这种制度落后性日益显著。在土司统治下,土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广西土司岑宣栋允许土民读书,但不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担心他们考取后脱离他的统治。土司统治,赋役无名,刑杀任意。土司为儿子娶亲,土民三年不得婚姻。一年之中向土民小摊派四次,三年又一大摊派。土司取之土民的钱粮超过田赋百倍。土司之间经常互相攻伐,给土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土司制度易于导致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雍正三年鄂尔泰由广西巡抚调云南以巡抚治总督事。到任后他发现贵州种家苗已为乱20年。四年春他上书雍正帝:一、云贵问题没有什么比得上苗族问题急迫,安民必先制夷,制夷必改土归流。二、列举东川、乌蒙、以步当车的清末云南邮政局邮差镇雄3大土司的罪恶并建议四川的东川、乌蒙、镇雄三大土府划归云南。三、澜沧江外宜土不宜流,江内宜流不宜土。四、提出改流做法:&ldo;计禽为上,兵剿次之;令其自首为上,勒献次之&rdo;五、剿夷要练兵选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