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此后对俞渐离的照顾也更多。
&esp;&esp;国公爷和纪砚白带军极其勇猛,纪家军兵精将勇,弓马娴熟,可以称得上战无不胜。
&esp;&esp;国公爷有意让纪砚白多立军功,纪砚白也才弱冠之年,军功已然灿若晨星,粲然可观。
&esp;&esp;这等将才,既能护得金瓯无缺,又能指挥若定,凯旋之时怕是会再造佳话。
&esp;&esp;可听说了京中的消息后,俞渐离却有些担心。
&esp;&esp;在他们离京的阅读起来,表情平静,看不出任何不妥来。
&esp;&esp;接着,他吩咐了身边的小兵,小兵立即前去禀报。
&esp;&esp;不久后国公爷和纪砚白进入大帐,朗声询问:“怎么回事?”
&esp;&esp;俞渐离身为军师徒弟,也知道纪家人不喜欢阅读文字,便将书信的内容简略地说了出来。
&esp;&esp;随后他拿出了奏章的誊抄版本,准备朗读罪状,却被国公爷伸手拿走了:“这种丢人的事情就不用读了,我看看。”
&esp;&esp;军中不少人听力极佳,怕是国公爷也不想家丑传出去。
&esp;&esp;他看了一会儿,越看眉头越蹙得厉害,抬眼看向军师:“这是真的?”
&esp;&esp;军师回答:“若是假的,以太子身边人的能力,想来三日内就能够澄清。消息已经传到我们这里没被拦截,想来是事实了。”
&esp;&esp;国公爷拿着书信又看了一会儿,最后大手一拍,将书信扣在了桌子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
&esp;&esp;千言万语,在此刻都显得有些徒劳了,除了叹息,国公爷也说不出什么了。
&esp;&esp;国公爷已经年迈,皇后娘娘是他第一个孩子,从小溺爱,的确娇惯了些。
&esp;&esp;纪砚白算得上是他老来得子,这也是纪砚白和太子年纪差不多大的原因所在。
&esp;&esp;他在战场拼杀这么多年,累积的战功,如今也都化作了泡影。
&esp;&esp;明明他以为这一次成功拿下漠南,纪砚白就可以顺利继承爵位。国公爷也的确有些打不动了,想回京养老,将纪家军全部交给纪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