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我在古代当策划满座江南免费阅读 > 第72节(第1页)

第72节(第1页)

&esp;&esp;他在想着怎么教百姓提高农作物产量,回去补收粮食的里正回来了:“小的把陆大人指令传达下去,那些原本担心粮食不够的人都交了,只是依然还是那几人耍赖,不愿意交。”

&esp;&esp;韩致闻言,锋利的眉毛不悦地扬起来:“那就杀鸡儆猴。”

&esp;&esp;他一贯是这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欠债还债,天经地义。好好的机会不珍惜,偏要逼县令大人立威。陆大人不允许你们使用强制手段,那也要因人而异,你们回去吧,这事交由县衙处理。”

&esp;&esp;韩致铁血手段,陆久安也非常赞同,他愿意提供这些粮种来支持百姓,是为了鼓励百姓农桑,却不能纵容失信的不良风气滋长。

&esp;&esp;于是当天下午,那几个老赖还躺在家里沾沾自喜,就被一群高大凶猛的官差破门而入,这群官差手里每人牵着一条威风凛凛的警犬,虎视眈眈的盯着屋内的人。

&esp;&esp;周围邻里听见动静早就围了过来,其中不乏刚落户的新居民。

&esp;&esp;“你们干什么?”老赖色厉内荏大叫道。

&esp;&esp;“你不交粮食,我们只好自己来取了。”赵老三挥了下手,当即上来两三个同差将屋内的人按在地上,其余的人则目标明确冲到存放粮食的地方,按照册子当日登记的重量去了等量的谷子。

&esp;&esp;“我要去陆大人那儿状告你们搜刮民脂民膏。”被放开手脚的老赖气急败坏地咒骂着。

&esp;&esp;“闭嘴。你这个泼皮自己做了什么还好意思状告官差大哥。”匆匆赶来的里正道。

&esp;&esp;赵老三冲着围观的民众抱拳行礼,随后展开公文示众:“各位百姓看清楚了,这是陆大人盖了章的手谕,此人当日借了粮种抵赖不还,再三劝告无果后,才上门自取。陆大人说了,对于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绝对不姑息,除去强制没收非法财物之外,明日会在县城门口张贴告示通报批评。”

&esp;&esp;百姓害怕的眼神顿时变了,一个个嗤之以鼻地看着老赖。

&esp;&esp;赵老三解释完后,不再理会大家的反应,启程赶去下一家。

&esp;&esp;

&esp;&esp;货郎姓赵,原是武今县一个白丁穷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阴差阳错之下,深入了无人敢进的饕餮山,得了一株品相不俗的人参,拿到县城药店里售卖,赚了一笔不菲的补贴。

&esp;&esp;这笔巨额比他们全家辛辛苦苦劳作一整年还要多,后来赵货郎大着胆子又进去了几次,这一来二去,竟积累了丰厚的家底。

&esp;&esp;想来是他贪心不足,时乖运蹇,最后一次进饕餮山,遇到一只发疯的野猪,被顶撞得差点去了半条命,一条腿就是在那时跛了的。

&esp;&esp;后来赵货郎歇了进山的心思,要不然有钱赚也没命花。左思右想之下,赵货郎就用那笔钱做起了小本生意。

&esp;&esp;赵货郎对怎么做生意一片空白,幸而得到家里爹娘支持,刚开始确实也赚了一笔小钱,不过后来天灾洪水不断,愿意花钱的人少了,赵货郎停了几年,直至今年才重新开始。

&esp;&esp;整个江州这年头,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很少有人出远门,路上影影绰绰,全是高大的树木在随风摇动,好不容易才看到一个戴着瓜皮方帽的中年儒生。

&esp;&esp;赵货郎终于找到同伴得以排解孤寂了:“这位兄台打哪儿去啊,顺路的话一起做个伴吧。”

&esp;&esp;儒生道:“我去滇阳。”

&esp;&esp;从武今去滇阳,要经过应平,那就是顺路了。

&esp;&esp;两人初次见面,都不是木讷之人,三言两语就打开了话匣子。

&esp;&esp;原来这儒生一直童试不中,索性在城门口大树下摆摊做起了说书人,随着时间的沉淀,在滇阳已经家喻户晓。

&esp;&esp;此次来武今不过是省亲。

&esp;&esp;赵货郎和说书人有说有笑顺着官道行了两日,白天赶路,晚上就随便找了个简单的地方宿下,一路畅行无阻。

&esp;&esp;说书人感叹:“幸好韩将军去年带着雪拥军扫荡了江州一带的山匪。前些年那群贼子那叫一个猖狂,平民百姓都不敢独自走在路上。”

&esp;&esp;在经过一个岔道口时,忽然见其中一条道路前方竖着一个标牌,其上写着:前方道路施工,请绕路前行。

&esp;&esp;“咦,在修路啊。”赵货郎疑惑一声,和说书人一起踏上另外一条道,“这一条道不知道绕得远不?”若是绕远了,恐怕天黑之前会进不了县城。

&esp;&esp;“我也不知。”

&esp;&esp;赵货郎更疑惑了:“你之前不就是从滇阳来的吗?”

&esp;&esp;说书人道:“来时没从应平过。”

&esp;&esp;两人行了没多久,突然见脚下的官道变了样,之前是崎岖不平的烂泥地,现在整个变成了一条白色的路面,硬邦邦的,要说是青石板铺的也不准确,表面平整光滑,仿佛从一快巨大的岩山上用刀劈作而成。

&esp;&esp;说书人坐在赵货郎拉货的马车上,原以为会花半天的路途,只用了一个时辰不到,就看到了县城。

&esp;&esp;“变化真大啊”赵货郎像个刚进城的乡巴佬,大张着嘴打量应平拔地而起的新修建筑:“县城外修这么多房子,这是要新辟一个集市么?”

&esp;&esp;特别是那座高十余尺的高塔,也不知作何而用,矗立在圆形的集市中间。

&esp;&esp;“钟楼!”说书人见多识广,指着建筑上刻的字道:“形同日晷,应当是计时所用。”

&esp;&esp;集市四周坐落着形状相似的四个屋落,集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一派欣欣向荣,仿佛那场可怕的灾难并没有降临在应平地界上,比之武今不知好了多少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