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典礼于二月举行,其实次日我就要前往杜林看冬奥。于是我采强行军作战,和大家喝到清晨六点,十点便已坐在成田机场起飞的班机上。这段详情写在散文集《追梦杜林》中。
多半是直木奖效应,上电视的邀约增加不少。但我很怕上电视,全都回绝了。一到夏天,新科直木奖得主诞生后,这些邀约也就消失无踪。热门的时期真短。
这边冷清,《信》改编成电影倒是热闹得很。看过的人几乎都说「非常感动」或「忍不住掉泪」,令我十分欣慰。不过,大概也不会有人当面对原著作者明言「无聊」吧。
关于电影《信》的种种回忆散见各处,在此就不多谈。只不过,要向读者报告一下,我在首映会时第一次见到泽尻英龙华小姐,因她太美丽而乐得差点没飞上天。
二○○七年会是怎样的一年?因为二○○六年实在太美好,我有预感,下一年会有反弹。虽然有此觉悟,但希望千万别是生大病、遇到车祸、亲朋好友发生不幸之类的。噩运能不能顶多是阪神虎队降到b级无法参加季后赛呢?
2作品自我解说
《放学后》一九八五年九月讲谈社/二○○九年三月脸谱乱步奖得奖作品。前一年作品曾入围,这次很想得奖。当时的妻子为女子高中约聘老师,故取材很轻松。作品里出现两种密室诡计,但构思起来并不怎么吃力。青春毕竟无敌。
《毕业──雪月花杀人游戏》一九八六年五月讲谈社/二○○九年十月独步文化若《放学后》没得乱步奖,原本打算以这部作品继续投稿。不过,有人认为诡计太复杂,可能没希望。的确,现下重读,连自己都头昏了。加贺恭一郎在这部作品登场,但没想过让他成为系列人物。
《白马山庄杀人事件》一九八六年八月光文社/二○一一年一月皇冠这时新本格派作家们还没出现,我想写的是古典的推理小说。在河童novels系列出版是我的梦想。书名本来是《鹅妈妈旅舍命案》,却被主编打了回票。原本和白马根本一点关系都没有。
《大学城命案》一九八七年六月讲谈社
这部作品里提到撞球,但写作之际完全不流行这种娱乐活动。然而,作品发表后,受到汤姆?克鲁斯主演的《金钱本色》(thelorofoney)影响,撞球一时蔚为风潮。在某文学奖的评审会议中,被误以为是赶流行之作,有点不甘心。
《十一字杀人》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光文社/二○○八年六月皇冠和《白马山庄杀人事件》一样被改了书名,原本叫作《来自于无人岛的满满杀意》。这书名虽不怎么出色,但也不必用字数取名为《十一字杀人》吧。在电话里听到时,我傻眼得说不出话。
《魔球》一九八八年七月讲谈社/二○一二年三月皇冠《放学后》得到乱步奖前一年的入围的作品。二十五岁能写出这部作品,让我萌生些许自信。
《香子之梦──派对接待员杀人事件》一九八八年十月祥传社/二○一二年二月时报这是我的第一部连载作品,原名《以眨眼干杯》。是以电影《第凡内早餐》(breakfastattiffany&rso;s)为蓝本写成。改编成电视剧时,许多场景刻意模仿该片,非常有趣。当时,出版界普遍认为,只要以女性上班族为主角,书就会大卖。推出文库版时,书名改回《以眨眼干杯》(台版沿用此名)。
《浪花少年侦探团》一九八八年十二月讲谈社
因短篇小说《阿忍老师的推理》获得好评而成为系列作品。由于二姊是小学老师,取材不费功夫。这是我首度以大阪为背景写小说,没想到把大阪腔文字化如此困难。此外,一使用大阪腔,明明没那个意思,却自然而然走向搞笑路线。
《十字屋数的小丑》一九八九年一月讲谈社
继《白马山庄杀人事件》后,这部作品同样只是想写古典推理小说而已,与新本格毫无关联。才刚交稿,绫辻行人先生就推出《杀人十角馆》,因此刻意晚一年出版,最后还是被误会为跟新本格的风。
《沉睡的森林》一九八九年五月讲谈社/二○一○年八月独步文化下定决心挑战不擅长的领域,于是选择完全不了解的芭蕾题材。一年内看了不下二十次的芭蕾舞表演,看出更宽广的休闲生活。不过执笔时,很难安排照顾过我的芭蕾舞团团员去做坏事,因而写得相当吃力。搬出《毕业》里的加贺,是小小的恶作剧。
《鸟人计划》一九八九年五月新潮社/二○一二年一月皇冠刚开始只有「由犯人来推理」的发想,原想与我热爱的跳台滑雪结合,但多次取材后,主题反而转向运动科学。当时也采访了现今在世界杯表现亮眼的葛西纪明选手,那时他才高一。最后完成一部有图有表的奇特作品。
《杀人现场在云端》一九八九年八月实业之日本社这部作品也是出自「以女性上班族为主角」的单纯想法,由于大姊当过空姐,主题就此定下。不过,我还是访问了现任空姐。我认为剧情满有趣的,但如今深自反省,当时把主角的昵称取为a子、b子,实在是太随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