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赵建国在庭院中散步。
感觉有些胀气,活动几步有助于消化。此时小丹正在帮忙洗赵建国的衣服,而槐花则打扫地面。
张梅静外出看李大力时,叮嘱赵建国照顾小丹和槐花。
提供食物并让她们承担些家务,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赵建国也没有让两人感到不满,因为这种互助在他们看来也是正常的。
张梅静并未提及生活费用的事,但为了避免养出依赖性的人,赵建国还是让两人参与了一些家务劳动。
见到小丹和槐花并没有反对,显然她们也觉得合算。
就这点小活,换得顿饱腹之餐,已经值得庆幸。
这时,赵国清携着妻子苏秀芬回来了。二人刚结婚不久。
苏秀芬成为了赵家的家庭成员之一,意味着赵大宝夫妻也要称呼她为母亲。
赵大宝心中感到有些憋屈,对赵国清的婚姻决定表示不解。
虽然曾经理解过赵国清与一名寡妇结婚的原因,但这次的婚姻速度未免太快,令人不安。
与多次结婚的赵建国相比,尽管赵建国从未娶过寡妇,这次赵
既然赵老板能拿到一些鱼卖给李先生,那就让周师傅来操作吧!
尽管赵老板可能会赚些差价,但不会太过分。
到了什刹海,看到不少人正在垂钓,有人有收获,也有人一无所获。
而且大多数是小鱼。
大的鱼类依然很少见,除非运气极佳。
赵福海曾经频繁光顾什刹海钓鱼,但他真正钓上大鱼的时候并不多。
由于常来钓鱼,他已经与这里许多钓鱼者建立了友好关系。
现在,来这里钓鱼的人多半都是赵福海的朋友,少数也是面熟的旧识。
赵福海随后开始了他的交换行动——不是去买鱼,而是用东西换鱼。
去市场购买需要凭票,但如果和朋友们交换,就可以省去这些票证。
鱼肉耗油且腥气十足,尽管是肉制品的一种,却不受大众欢迎。
因此,鱼的价格普遍低于猪肉。
当然,并非所有鱼类价格低廉,这只是针对常见的草鱼等类型而言。
赵福海提出用物品交换钓鱼者手中的渔获,许多人乐于参与这种交易。
只要鱼达到半斤以上的标准,交易价格将参照市场的定价,而无需票证。
未达标的较小鱼类,则价格会有所优惠。
这次,赵福海拿出了5元人民币用来交换,最终获得了超过十公斤的各种鱼以及两只甲鱼。
目的达成后,他便踏上了返回家中准备卖鱼的路途。
骑行回家的过程中,他在心里盘算着能够赚取的额外利润。
即使每笔交易利润微薄,他也认为值得。
正如俗话所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才穷。
尽管近年来赵福海不如以往那般锱铢必较,但他依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精明计算态度。
不仅他自己,家人(妻子、儿子及女儿)也继承了他的精打细算传统。
回想起那个时代,又有几人不是这般心思细腻呢?
难道周师傅就没有过类似的心态?
或是王大海、许宝等人也没有进行类似的打算吗?
甚至陈惠茹也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