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开平伯,李安如,参见赵王殿下,真是不好意思啊,第一次跟殿下见面居然是这样一个状况,请殿下千万不要责怪微臣呀。”我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躺在棺材里不断挣扎扭动身体的朱高燧,然后慢条斯理地把塞进他嘴里的那块脏兮兮的破布头拽了出来。
朱高燧的嘴巴因为长时间被破布堵住,现在即使已经被扯开了,却还是暂时无法说话,就像是下巴脱臼了似的。对于这种小细节,我才没兴趣理会呢。我直接一把提起他,把他扔到棺材里坐着,而不再让他继续躺着。
过了好一会儿,朱高燧的嘴巴总算是恢复正常,可以自如活动了:“哼,原来你就是那个近来声名大噪的开平伯啊!可本王实在想不通自己究竟什么时候招惹到你了,竟然能让你和朝中内阁重臣勾结在一起,暗中谋划绑架本王,难道说你想要谋反不成?!赶快给本王松开绑在身上的绳子!”
“殿下莫急,都捆了这么久了,也不差这一小会儿,您知道您现在在哪儿吗?”
朱高燧下意识摇了摇头:“开平伯,你如果还想保住你这条命,就最好将本王放了,兴许在圣上面前本王还能给你说说好话!”
“别急嘛,殿下,您现在正在咱们北伐铁军的大营里,至于想见圣上,放心,明天就能见到。”
“军营?!开平伯,本王此番进京是为了前去侍奉文皇帝陵寝,而不是来什么劳什子军营!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识相的赶紧把本王放出来。本王还能饶你一命,你要是一意孤行,天王老子都救不了你!”
我发现古人威胁人的方式好像都没有太大的新意,翻来覆去,车轱辘话都是要你命要你命之类的,毫无新意。
“行了殿下,你此番进京究竟意欲何为,难道还要下官点明不成?都是千年的王八,你跟我玩什么聊斋?”
“嗯?你说什么聊斋?”朱高燧一脸茫然地看着我。
。。。。。。哦,似乎现在这个年代还并未出现《聊斋志异》这本书呢:“无需在意这些细枝末节之事,殿下,微臣今日只想善意地提醒您一下,如果您仅仅只是惹怒了当今圣上一人,令其动了杀机,那么待到圣上真的对您下手之后,恐怕圣上自身也会背负万世骂名;可若是因为您的所作所为激起公愤,引发众怒的话,嘿嘿,那后果可就严重咯!都不用圣上动手,就会有一大批人想手撕了你哦!”
话音刚落,朱高燧的表情便明显变得愈发紧张起来。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绞尽脑汁才想出的完美计划——借口回京,并趁天子亲征北伐之际暗中谋划些不轨之事以激怒圣上,好让圣上将自己处死,用自己的命换来史书上记录皇帝杀死了自己的亲叔叔——这么隐蔽的计划,竟然如此轻易地就被此人识破了!
“哼!本王不知道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本王此番回京只是想念自己殡天的父亲及兄长,特意祭拜,你身为大明伯爵断不该胡说八道,羞辱亲王!”
我不想再听他诉说着这些无谓的解释,绕到他的身后,顺手从案台上抽出一根木棍,对他开口:“殿下没必要跟臣解释,臣也不想听,只需记住臣刚刚给您说的话,你做的有些事可能只是皇上想杀你,可如果您在某个地方做出了某件让众人都大为恼怒的事情,那想杀你的人就太多了。”
“你到底什么意思?!本王听不明白!你绕到本王身后干什么?!”
“听不明白?听不明白就自己在梦里好好去想一想!”伴随着怒喝声响起,我手臂肌肉紧绷,猛地挥动紧握于手中的木棍,狠狠地朝着他的后颈窝砸去。
只听见“砰”的一声闷响,朱高燧惨叫着瘫倒在地。他刚刚才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没多久,此刻再次遭受重击,双眼翻白,又一次晕厥过去。
自从来到大明以来,无论是在开平和朱高煦一起时,还是回到京城以后,我每天都坚持不懈地练武。虽然不敢自夸已经成为绝世高手,但好歹也算是名副其实的武者了。对于打人的力道和分寸,我更是拿捏得恰到好处。刚才那一棍看似凶猛异常,但实际上只是让他陷入沉睡而已,我敢保证他能够安安稳稳地睡上一整晚,直到明日清晨方才醒来。
击倒朱高燧后,我迅速解开捆绑在他身上的绳索,并小心翼翼地将其放置进棺材内。然后,我轻轻合上棺盖,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一般。
想到明天一早出征前朱瞻基将会发表训话,而朱高燧则会在那个时候发挥重要作用,我忍不住心花怒放,嘴角泛起一丝狡黠的笑容。
时间就有这样快速的过去,转眼之间便到了,第二天的清晨,我起床洗漱完毕之后,打开棺材看了一下,朱高燧还在昏睡当中,我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将棺材板盖住。
亲卫们推开门走了进来。给我带了一份早餐,除此之外,他们还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天子已经抵达中军大帐,各路兵马也已集结完毕,正焦急地等待着朱瞻基的检阅。
听到这个消息,我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吃完手中的食物。然后转头对身边的几位亲卫下令道:"快!把那口棺材给本将军抬上来,随我一同前往出征仪式现场。"
匆匆忙忙赶到检阅场地时,只见黑压压一片的兵马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场面甚是壮观。而检阅台上,诸位将领早已恭候多时,朱瞻基更是一脸肃穆,似乎有些许不耐之色。
我暗自叫苦不迭,连忙示意几个亲卫将棺材抬至一个相对隐蔽的角落安放好,并叮嘱他们待一会儿听候我的命令再行动。
安置好棺材后,我三步并作两步跃上检阅台,来到朱瞻基面前。他见我姗姗来迟,不禁冷哼一声,眼中满是责备与不满。我心中一紧,赶忙凑近他压低声音解释道:"陛下息怒啊!微臣绝非有意迟到,实在是事出有因,请陛下稍安勿躁,稍后便知分晓。"一边说着,我一边偷偷观察着朱瞻基的脸色,希望能平息他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