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之时,苍国边疆发生了动乱。
只敢在边疆骚扰的匈奴突然开始大举进攻苍国,被攻击的城镇正在苦苦坚持,还好有人提前快马加鞭来京都求援助。
消息一传到京都,人心惶惶。
朝堂之上,各个官员心怀鬼胎,苏相国和李太师两人闭着眼,暂时不发表任何看法。
其余文员们讨论政策,武官们交头接耳,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挑大梁。
毕竟上了战场就可能真的回不来了。
皇帝大怒,摔了案上的各种奏折,指着鼻子大骂一通,要求文武百官想个法子。
萧墨本想主动站出来表现自己。
现在去边疆可是个立功的大好机会。若是做得好了,皇帝一定会对他另眼相看。
然而李太师却对萧墨使了个眼色,不准他轻举妄动。
萧墨只得咬了咬牙,垂头不语。
太子站在一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时候,方慕溪主动站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带领军队前去支援,立刻遭到文武百官的反对。
理由是他只是一介文官,根本不懂什么行兵打仗。
皇帝虽然很满意方慕溪的积极主动,但是皇帝惜才,也不答应方慕溪去边疆。
方慕溪一脸难过,叹息了一声:“那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城池沦陷吗?”
朝堂之上无人接话。
最终,还是苏相国开口,推荐了一名武官临危受命,带兵前往边疆支援。
边疆的战况越演越烈,每日都有不太妙的消息传来,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百姓们越发怀念林将军还在世时的安稳,坊间流传的关于林氏一族是被人陷害的传言越来越被更多人信服,甚至还有人在暗中查林氏一案。
大家都期望能出现一个像林将军那样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镇压匈奴,还苍国和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子和二皇子还有了不小的摩擦,两人竟然开始争起了方慕溪,只因方慕溪越发得到皇帝的信任。
方慕溪最终还是选择了站在太子阵营,这让太子十分得意。
某一日,在听到边疆的动乱即将被平定之时,萧覃主动请缨前往边疆支援。
说是支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其实就是去抢功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