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到这事,一撩拨他,就纯情得跟什么一样。
现在他好像乐此不疲,骚话连篇了。
他们明明才相识几个月啊,却感觉很久远了一样。
萧苒笑着说:“陛下,我觉得我们发展得太快了,你说是你定力不够,还是其他原因呢?”
君璃坦言:“是你太好,而且我喜欢你,才会没有定力。”
她盯着他,若有所思。
君璃给她盛了一碗汤,盘子里的饼散发着馥郁的香味,简单的早膳,却有人间烟火气。
萧苒洗漱完,他们开始用早饭。
不多时,他们换了普通衣服,出了营帐,此时已接近晌午。
四月初的艳阳天,有了几分热意。
一边是河道的如火如荼,一边是田间的忙碌,原本需要一个月才能插的秧苗,因为灵雨的缘故,提前了十来天就已长成。
地里葱绿的菜长势喜人,瓜藤攀着架子或是院墙开满了花,果树也都有了生机。
河道两岸,完工的地方已经种植了一些柳树。
整个仓州,有了全新的面貌,听那些老人们说,他们在此生活了几十年,做梦都没想过,如此荒芜的地方有一天会变得生机勃勃。
君璃和萧苒走在河堤上,不时地有人跟他们打招呼。
君书韫跟在后面,向君璃禀报着各种事宜。
萧苒发现,有不少孩子也在队伍中,看上去也就七八岁,还有更小的便滚在泥沙里玩耍,天真无邪。
不难看出,他们都是不得已随家人而来,本该是享受童年时光,却早早就开始吃苦。
她停下脚步,回眸看向君璃:“陛下,我有个提议,您看是否可行?”
君璃温情脉脉地看她,微笑着点头:“你说。”
萧苒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些孩童身上:“这些年仓州和云州生存艰难,那些孩子可能从出生起就面临着饥荒,现在一切都开始有了转机,他们不该再如此劳累与奔波,我觉得可以把学堂办起来,让孩子们都有机会读书。”
君璃眸色一亮,赞赏地点头:“你这提议很好,现在科举都在有序进行了,我竟忽视了这些穷困孩子,不止仓州,其他地方也得跟上。”
萧苒浅笑:“你是事情太多,总会有遗漏的,办学堂也不是易事,得有好的教书先生才行,而是很多人没钱供孩子上学,这些问题都得解决才行。”
君璃嗯了一声,看向君书韫。
君书韫连忙上前,微微颔首:“娘娘这话可说到我心坎里了,仓州这些年实在太难,连活着都是问题,哪有余力让娃读书啊?”
在天元国,一直都是有钱人才能读书,笔墨纸砚都极其稀缺,书籍就更不用说了。
萧苒笑着说:“教书先生就得你们想办法了,至于缺的书籍物资,我可以解决,钱也可以赚。”
君书韫双眸顿时泛着星光一般,惊异地盯着萧苒:“娘娘真厉害啊,要知道书卷可是极其稀少的啊,陛下宣布推行科考以来,大家都是更加渴望,可对于穷困人家来说,温饱才是大事,也就只能在心里奢望一把。”
他现在喊她娘娘倒是挺顺口的,萧苒坦然接受,懒得扭捏,反正是迟早的事情。
她知道书对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是奢侈品,读书就更加是遥不可及的事了,能进学堂,能饱读诗书的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