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陵,表字元大,乃是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东吴的一名官员。想当年,徐陵初入仕途时,不过只是区区一县小吏,但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他出众的才能很快便引起了当时颇有名望的虞翻的注意。虞翻慧眼识珠,对徐陵大加提携,使得徐陵得以崭露头角。此后,徐陵凭借自身卓越的才干,先后出任三个县的县长一职。在这几个地方任职期间,他励精图治,一心为民谋福祉,将所管辖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因其斐然的政绩,徐陵受到上级的赏识与嘉奖,进而得以升迁至零陵太守之职。
正当徐陵官运亨通,前途一片光明之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朝廷原本有意擢升他进入九卿之列,委以重任,然而天不遂人愿,一场突如其来的恶疾降临到徐陵身上,最终竟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令众人扼腕叹息。
再来说说徐陵的家族情况。他膝下育有一子,名曰徐平,表字伯先。这徐平自小便聪慧过人,声名远扬,就连虞翻都对他钟爱有加,并时常对旁人夸赞不已。长大后的徐平步入官场,先是担任了诸葛恪的从事,因其表现优异,后来又被诸葛恪看中,一路提拔,直至坐上了武昌左部督的高位。
后来,诸葛恪不幸遭奸人陷害身亡,其幼子诸葛建仓皇出逃。说来也巧,这诸葛建在逃跑途中恰好落入了徐平部下之手。按常理而言,徐平应当将诸葛建押送回京,交由朝廷处置。可出人意料的是,念及昔日旧情以及对诸葛恪的敬重,徐平竟然暗中派遣手下之人将诸葛建放走,使其逃脱一劫。
徐陵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在他的治理之下,所辖地区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他以自己杰出的治理能力和显着的政绩赢得了当地民众的衷心爱戴与赞誉,从一介小小的县吏一步步高升,最终成为手握一方重权的太守。而且,连朝廷都对他如此器重,欲授予他九卿这样的高官显爵,足见其超凡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已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尽管徐陵英年早逝,但其留下的光辉事迹和良好声誉,依然在后世传颂不衰。
虞翻,生于公元164年,卒于公元233年,表字仲翔,乃是会稽余姚人士,也就是现今的浙江余姚一带。他生活在汉末三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学者。
虞翻出身名门,其父乃日南太守虞歆。凭借着家族的熏陶与自身的努力,他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并最终步入仕途,成为了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名重要学者兼官员。
说起虞翻的早年经历,那也是颇具传奇色彩。最初,他效力于会稽太守王朗帐下,担任功曹一职。然而,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当孙策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进攻会稽之时,虞翻恰好遭遇父亲离世之痛,正处于守孝期间。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战事,虞翻毅然决然地放下悲伤,身着丧服匆匆赶到太守府邸。
此时,王朗正雄心勃勃地计划与孙策展开一场激战。虞翻深知敌我双方实力悬殊,贸然交战恐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脱下丧服,进入府内面见王朗,言辞恳切地劝谏道:“大人,孙策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我等若强行与之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暂且避开其锋芒,从长计议。”可惜的是,王朗并未听取虞翻这番金玉良言,执意要与孙策一决高下。经过一番激烈的鏖战,王朗最终还是无法抵挡孙策强大的攻势,惨遭失败。无奈之下,他只得率领残部仓皇出逃,一路奔至茫茫大海之上。而在此期间,忠心耿耿的虞翻始终不离不弃地追随在王朗左右,并竭尽全力地保护着他的安全。
历经千辛万苦,两人终于抵达了位于东部的侯官这个地方。然而,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侯官县的县长竟然紧闭城门,坚决不肯让王朗及其部下通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境,虞翻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径直走到城门前,义正言辞地向县长进谏劝说。或许是被虞翻的诚恳和坚定所打动,又或是迫于形势压力,县长最终还是打开了城门,放行让他们进入城中。
进城之后,王朗感激涕零地对虞翻说道:“此次逃亡之路艰辛异常,多亏有你相伴护卫。但如今我们已暂时脱险,你家中尚有老母需要侍奉,你还是速速归家去吧。”虞翻闻听此言,心中虽有些不舍,但念及母亲年事已高,确实需要自己照顾,于是便拜别了王朗,踏上了归乡之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虞翻回到家乡后不久,孙策竟不计前嫌,不仅依旧任命他担任功曹一职,而且还以对待挚友般的礼节来对待他。甚至有时,孙策会亲自前往虞翻的家中探望拜访,与他把酒言欢,畅谈天下大事。如此一来,虞翻深感孙策的宽厚仁德,从此更是死心塌地地为其效力。
孙策此人,性喜轻骑出游狩猎。一日,他又欲外出游猎,虞翻得知后赶忙前来劝谏道:“主公啊!想您如今汇聚众多乌合之众,统领着那些原本分散各处的人们,却能让他们皆对您忠心耿耿、拼死效力,这般能耐,即便是汉高祖刘邦恐怕也是难以望其项背呐!然而,主公您时常轻易出府,还总是微服出行,身边的侍卫数量远远不够,这可令负责守卫的官兵们常常为此事忧心烦恼不已啊!身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保持庄重威严,那么又如何能够展现出应有的王者风范呢?所以才有传说称,那神龙若幻化成鱼的模样,便会被名叫豫且的渔夫所捕获;而白蛇若是肆意独自出游,最终也只能落得个被刘邦斩杀的下场。因此,恳请主公务必对此稍加留意呀!”
孙策听后,微微点头说道:“嗯,卿之所言甚是有理。只是有时我苦思冥想一些问题,独坐于室时心中着实难以平静下来,如此反倒不利于构思出新奇精妙的计谋策略。故而才想要出去走走,换换心境。”
后来虞翻转任富春县长,此时孙策却被许贡门客行刺而死,各县官员都打算去奔丧,但虞翻认为江东未定,若果官员离开可能会令贼匪和变民有机可乘,侵扰州县,于是留守在富春服丧;其他各县官员都效法,维持了江东各县的安定,使孙暠后来未能攻取会稽自立。后来虞翻获举茂才,东汉朝廷和曹操先后辟命,但虞翻都一概拒绝。虞翻给少府孔融写信,并向他展示自己着作的《易注》。孔融复书说:“听延陵(人名)整理的音乐,看你着作的《易注》,才知道东南地域美丽的,不仅是会稽的竹箭。又观查天象,气温,推算祸福,与神灵适合,可以说是探索奥秘到达极致了。”会稽东部都尉张纮又写信给孔融说:“虞仲翔先前被人诽谤的很凶恶,但他的性子就像美玉,越雕摩越光明,那些诽谤不敷以对他造成伤害。”
孙权后来任命他为骑校尉,但虞翻多次大胆向孙权进谏,已令孙权颇为不满;同时他与一些官员亦不睦,多次被毁谤,最终被流放到泾县。
话说那公元219年,正值建安二十四年,风云变幻之际,东吴大将吕蒙心中暗藏一计——袭取荆州!此计若成,则可大大增强东吴之实力,改变天下局势。
为了降低关羽对自己的警惕之心,吕蒙心生一计,佯装生病返回建业。他深知关羽乃智勇双全之人,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而在建业期间,吕蒙又巧妙地以虞翻精通医术为借口,将其拉入自己的阵营,并要求他随军出征。
时机终于成熟,吕蒙率领大军如猛虎下山般突然发动袭击,直指南郡。南郡太守麋芳见势不妙,竟然选择开城投降。一时间,吕蒙军士气大振,众人皆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纷纷在沙丘之上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战果。
然而,就在此时,虞翻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他深知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不可掉以轻心。于是,虞翻急忙劝谏吕蒙道:“将军,此刻虽已拿下南郡,但切不可大意。据我观察,这城中未必所有人都与我们同心同德。尤其是除麋芳之外的那些人,恐怕居心叵测啊!依我之见,应当速速进城,控制住各处要害之地,以防城中有伏兵突袭。”
吕蒙闻听此言,犹如醍醐灌顶,顿时恍然大悟。他深知虞翻所言极是,若不及时行动,恐生变故。于是,他当机立断,下令全军迅速入城,抢占各个重要据点。果不其然,正如虞翻所料,城内确实设有伏兵。但由于吕蒙听从了虞翻的劝告,动作迅速果断,使得那些原本想要伏击的敌军根本来不及布置好陷阱,此次伏击最终未能得逞。
经此一事,吕蒙对虞翻更是钦佩有加,而虞翻的智谋也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正是他们二人的紧密配合,才使得东吴顺利夺取荆州,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羽被击败后,孙权让虞占卜,算出《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的卦象,虞翻说:“不出二天,关羽必被杀头。”果真如虞翻所说。孙权说:“你固然比不上宓羲氏,但比得上东方朔了。”
刚上直率
话说那魏国大将于禁,不幸被关羽所俘,随后便被囚禁在了城中。时光流转,孙权大军到来之后,竟然下令将其释放,并邀请他前来与自己相见。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孙权身骑一匹雪白骏马缓缓出城。只见他面带微笑,转头对于禁说道:“今日天气甚好,将军可愿与我一同策马而行?”于禁闻言,心中自是感激不尽,连忙点头应道:“多谢吴侯厚爱。”于是两人并肩而行,马蹄声响彻街道。
就在这时,一旁的虞翻突然怒目圆睁,对着于禁大声叱责道:“好一个不知羞耻的俘虏,竟也敢与我家主公的马匹并驾齐驱!”说着,他扬起手中的鞭子,作势就要抽打于禁。于禁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不知所措。
好在孙权眼疾手快,赶忙出声喝止道:“虞翻休得无礼!于将军如今已是我的客人,不可如此对待。”虞翻见主公发话,虽心有不甘,但也只得悻悻地收起鞭子。
没过多久,孙权在一艘宏伟壮观的楼船上设宴,与群臣共同欢庆胜利。丝竹之声悠扬婉转,舞姬们身姿婀娜,轻歌曼舞。然而,这欢乐的场景却让于禁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往昔的种种,泪水潸然而下。
虞翻见状,再次冷嘲热讽道:“哼!瞧你这副模样,莫不是想要惺惺作态以求得宽恕么?”于禁听闻此言,哭得愈发伤心欲绝。
而孙权此时也是怒火中烧,对于虞翻屡次针对于禁感到十分愤怒。
后来,孙权受封为吴王,举行盛大的庆功宴。宴会之上,宾朋满座,气氛热烈非凡。孙权兴致颇高,亲自起身向众人依次劝酒。当轮到虞翻时,只见他突然趴在地上,佯装醉酒不醒,连酒杯都不肯端起。孙权起初并未在意,继续向下一位宾客敬酒。
待孙权转身离开之后,虞翻却迅速爬起身来,重新坐回座位。这一幕恰好被回过头的孙权看在眼里,他顿时气得暴跳如雷,二话不说,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剑,直直指向虞翻,怒吼道:“大胆虞翻,竟敢如此戏弄本王,今日定要取你性命!”
在场之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惊慌失措,纷纷跪地求情。一时间,整个宴会厅乱成一团……只见那大司农刘基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紧紧地抱住孙权,急切地劝说道:“大王啊,您在饮酒之后竟然要杀掉这位赫赫有名的读书人,即便虞翻真的犯下罪行,可这天下之人又有谁会深信不疑呢?况且大王您一向以能够宽容贤才而闻名于世,正因如此众多人才纷纷前来归附于您。然而今日,您却要因为一时冲动而毁掉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声誉,这样做真的妥当吗?”
孙权闻言,却是不以为意,他冷哼一声道:“哼,那曹孟德尚且敢诛杀孔文举,难道本王杀一个小小的虞翻就不行了么?”
刘基连忙摇头,正色道:“大王,曹操此人肆意残杀士大夫,早已招致天下人的诟病与指责。而您一直以来推行仁德道义,立志要与上古时期的尧、舜相媲美。倘若您果真杀了虞翻,那又如何还能与尧舜比肩而立呢?”
听到这里,孙权不禁陷入沉思之中,片刻后,他终于缓缓点了点头,叹气道:“也罢,既然如此,那就饶过虞翻一命吧。”随后,孙权当即向身旁众人下达命令:“从今天起,若本王在酒后再度扬言杀人,你们切不可当真执行,务必阻拦劝谏!”
话说那一日,虞翻乘船出游,正悠然自得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忽然间,一艘大船迎面驶来,原来是麋芳所乘之舟。只见麋芳的船上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此时,麋芳船上的仪仗队前锋趾高气扬地喊道:“快给我们将军让路!”虞翻听闻此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火。他挺直身子,高声怒骂道:“哼!你这等不忠不信之人,有何颜面侍奉君主?你身为蜀将,却背叛主公,拱手让出两座城池,如今竟还有脸自称将军,难道不觉得羞耻吗?”
麋芳听了这番话,顿时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他连忙紧闭船窗,不敢回应虞翻的斥责,匆匆忙忙地指挥船只避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