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徐氏家秘方 > 东晋大臣徐广(第1页)

东晋大臣徐广(第1页)

徐广(公元352年-公元425年),表字野民,乃是东莞郡姑幕县人士(现今位于山东省莒县一带)。他降生于晋穆帝永和八年,最终在宋文帝元嘉二年与世长辞,享尽天年七十四载。这位徐广,乃是东晋时期声名远扬的官员以及造诣深厚的历史学家,同时亦是徐邈之弟。

让我们一同回溯徐广的人生历程。早年间,徐广出生于一个对书籍充满热爱之情的世家大族,其家族世世代代皆痴迷于阅读各类典籍。而到了徐广这一代,更是将这种对知识的追求推向了极致,他对于各种学问的钻研可谓深入骨髓。无论是诸子百家的经典着作,还是神秘莫测的阴阳术数,无一不被他纳入研究范畴,并取得了颇高的成就。

后来,谢玄出任本州刺史之时,一眼相中了才华横溢的徐广,遂任命他担任从事西曹一职。此后不久,徐广又有幸得到谯王司马恬的赏识,受邀成为镇北参军。由于徐广学识渊博且多才多艺,很快便引起了晋朝孝武帝的关注。孝武帝深知此人乃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毫不犹豫地委任他为秘书郎,并安排他在秘阁之中负责校书工作。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协助徐广开展工作,孝武帝还特意为他增添了不少得力的助手官员。在此期间,徐广兢兢业业,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学和严谨认真的态度,赢得了众人的一致赞誉。之后,他再次得以升迁,转任员外散骑侍郎,但校书的重任依旧未曾改变。

在那风云变幻的隆安年间,朝堂之上波谲云诡、暗流涌动。时任尚书令的王旬慧眼识珠,大力举荐他担任祠部郎这一重要职务。

彼时,会稽王的世子司马元显权倾朝野,被任命为录尚书事。此人野心勃勃,妄图让朝中百官皆对其顶礼膜拜、恭敬有加。为此,他授意宫中的徐广进言献策,提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议:要求所有内外大臣均需遵守部下礼仪,向司马元显致以崇高敬意。此议一出,满朝哗然,但迫于司马元显的权势,众人敢怒而不敢言。

然而,正直善良的徐广却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悔恨之中。尽管这个提议并非出自他的本心,但毕竟是由他之口说出,间接导致了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出现。每当想起此事,徐广便心如刀绞,愧疚之情难以自抑。

不过,司马元显似乎并未在意徐广内心的挣扎,反而因其才华出众,将他举荐为中军参军。此后不久,徐广凭借着自己卓越的能力和出色的表现,再次得到晋升,荣升为领军长史。

时光荏苒,局势突变。桓玄崛起并开始辅佐晋朝,他同样看中了徐广的文韬武略,于是委以重任,聘请他担任大将军文学祭酒一职。至此,徐广的仕途之路愈发坦荡,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在义熙初年的时候,刘裕下达命令让他负责编写一部名为《车服仪注》的重要书籍。鉴于他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刘裕毫不犹豫地任命他担任镇军谘仪参军这一要职,并兼任记室官。由于出色完成任务且表现优异,他还被封为乐成县五等侯,可谓是名利双收。

此后不久,他又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转机,被调任为员外散骑常侍一职,同时继续兼任着着作郎。这个时期的他,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备受器重。

时间来到了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尚书向朝廷呈上一份奏疏。其中提到:“微臣们深知自古以来,左史官专门负责记录人们所说的话语,右史官则专注于记载各类事件。像《乘》《志》这类书籍曾在晋国与郑国声名远扬,而《阳秋》更是在鲁国备受推崇。自从我朝建立以来,历经复兴晋朝的伟大历程,文化道德风尚以及历代帝王的典籍史册,都能在现存的史书中清晰可辨。然而自太和年间往后,已经经历过三位皇帝的统治,但他们的风采神韵以及那些堪称圣贤的光辉事迹,却几乎快要成为久远的古代历史了。因此,经过我们众人的共同商议,一致认为应当委任着作佐郎徐广来负责编撰本朝的国史。”这份奏疏很快就得到了回应,诏书明确表示:“前朝的高尚德行广泛传播于世,如果不将其载入史册之中,实在是一大憾事。理应将这些宝贵的史实详细记录下来,以便能够永久流传后世。那么就让徐广着手开展这项工作吧!”就这样,徐广肩负起了书写国家历史的重任,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这项意义深远的事业当中。

义熙六年(公元410年),这一年对于徐广来说可谓是仕途顺遂、官运亨通。他先是被任命为散骑常侍一职,负责侍从皇帝左右、规谏过失等事务。不久之后,因其德才兼备且声名远扬,又兼任了徐州大中正之职,负责品评当地人物,举荐贤能之才。紧接着,徐广再次得到擢升,转任正员常侍,地位愈发尊崇。

然而,徐广并未因此而满足于现状,他继续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此期间,虽然他身兼数职,但原本兼任的着作佐郎职务依旧保留着,未曾有丝毫懈怠。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徐广终于完成了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巨着——《晋记》。这部史书共计四十六卷,详细记载了东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堪称研究那段历史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当徐广将这部凝聚着无数心血与智慧结晶的《晋记》呈献给朝廷时,满朝文武皆为之惊叹赞赏。凭借此功绩,徐广得以升迁至秘书监这一要职,负责掌管宫廷藏书以及编修国史等工作。

其实,早在桓玄篡位之时,徐广就展现出了对晋安帝的一片赤诚忠心。当时,晋安帝被迫从皇宫迁出,处境艰难。而徐广始终陪伴在其身旁,目睹君主遭受如此磨难,心中悲痛万分。他那发自内心的哀伤之情溢于言表,深深地震撼并感动了周围的众人。

话说那宋朝年间,高祖刘裕顺应天命,接受了晋安帝的禅让。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东晋王朝的终结与宋朝的兴起。而当晋恭帝退位之时,众人皆沉浸于新朝建立的喜悦之中,唯有一人显得格外哀伤——此人便是徐广。

只见徐广涕泪横流,悲不自禁,其悲痛之情溢于言表。一旁的谢晦见状,不禁眉头微皱,轻声说道:“徐先生啊,您如此这般表现,似乎有些过了头呢。”面对谢晦的质疑,徐广缓缓止住泪水,但脸上仍残留着深深的悲伤之色。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郑重地回应道:“谢大人有所不知,我与您处境迥异。您乃是新皇帝的佐命功臣,有幸遇上这千年难逢的大好时机,自是春风得意、前途无量。然而,我却曾深受晋朝的隆恩厚爱,对旧主心怀眷恋,难以割舍这份深情厚谊。故而此刻才会如此痛心疾首。”说完,徐广再次长叹一声,心中的感伤愈发沉重起来。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此时,已坐稳皇位的高帝刘裕有感于徐广的博学多才以及其忠贞不二的品性,特地下诏称赞道:“秘书监徐广学富五车、见识广博,且为人忠厚淳朴。在职期间更是兢兢业业、恭敬肃穆,实乃不可多得之良臣。今朕特封其为中散大夫,以示嘉奖。”此诏一出,满朝文武无不对徐广的德才兼备表示钦佩,而徐广也因这份殊荣而备受敬重。

好学到老

徐广,这位饱学之士,面对高祖的赏赐与恩赐,毅然决然地上表婉拒。他的这一举动令高祖为之动容,最终高祖同意了他的请求。然而,高祖对他的赞赏并未因此而减少半分,反而赐予他极为丰厚的物资作为奖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