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嗯,是真的,吴家真的请我带两位少爷去府城赶考,就我知道的,他们还想让青禾以陪读的身份去,我家常有则是书童,怎的,青禾还没跟你们说吗?&rdo;
严一升时常在外头走,不过他的人脉却是不如陈向南的,偏向放心也主要是房产和田地方面的,所以吴家请自己是让他非常惊讶的,即使心里有疑惑,他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ldo;没,他们没说,这么大的事,难道臭小子想瞒着我们偷偷去不成?&rdo;严父皱着眉头,显然也想不通吴家的做法,作为他们附近几个村最大的地主,应该也不会拿他们这些人开玩笑。
儿子真的入了这些少爷们的青眼吗?
&ldo;应当是怕你们不答应,不敢说,我说大木啊,让孩子多出去开开眼界,可比在家中好几十倍,不是有那么一句话这样说的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说明见识比死读书重要。&rdo;
严一升其实很羡慕严父的,儿子是个读书的料,想想自己的儿子,看到书就瞌睡,去学堂没两天就直说没意思,气得他想胖揍一顿。
但事实证明,读点书还是有用的,起码还能被挑中做书童,这一路的花费不用自己的银子,还长了见识,更有钱拿,上哪找这么好的事啊!
&ldo;这个道理我也明白,只是这事,孩子也没跟我说,你要是没说,我还真是不晓得呢,我得问问才成。我肯定不会挡着孩子上进的路的。&rdo;想了想,严父又加了这么一句话。
&ldo;行,快去吧,这可是个好机会,而且有我带着,难道你还不放心吗?&rdo;严一升催促严父回家去商讨这事,毕竟严父家中还有方氏在,这也是个有主意的老人。
严父在回去的路上,他也在心里琢磨着这个事,这是个好事儿,以儿子的性子应该不会拒绝,一直不说,是心里有别的想法还是说吴家那边还提了别的要求?
还是说,跟二弟那边有关系?想到侄子过了府试后,严山脸上那藏不住的得意,堂兄弟两个,一个去赶考,一个做人家陪读,这其中有心理落差?
左思右想,严父都拿不定主意,决定回家亲自问人,总能知道原因吧。青禾年纪还小,没必要跟严正堂比较这个面子问题,自身得到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严父一到家,也没瞒着方氏这事,直接就说了,&ldo;娘,我觉得这是个好事,且以陪读的身份,还是很不错的。&rdo;
方氏心里也很是惊讶,&ldo;是吴家那边派人过来说的?&rdo;
&ldo;不是,是一升说的,吴家请他带人,常有作为书童一起去。青禾应当早知道了,一直不说,我把人叫来问问,看他咋想的。&rdo;
&ldo;的确是能长见识,看看别人考试是怎样的。&rdo;方氏的背脊慢慢地放松,去府城啊,那个地方,还真是不想再踏足,那也没必要考虑去不去拜访白家人了。
或许她要操心的,是严二叔那边会自作主张,想起这个会阴奉阳违的儿子,方氏就觉得心塞,对于严正堂带来的欣喜也少了几分。
&ldo;娘,您也觉得这事儿适合对不,您经验多,可要多交代青禾几句,在外头该做些什么才是。&rdo;严父高兴地说道,方氏虽说对儿子间有些偏心,但对于两个孙子,尤其是她看着长大的严青禾,还是不会偏心的。
&ldo;你先问问他,是否愿意去?&rdo;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万一这个小子压根就没想去呢。
&ldo;爹,奶奶,您们找我?&rdo;严青禾其实还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两位长辈找自己做什么?
&ldo;那吴家少爷可是请了你做陪读一道去府城赶考?&rdo;严父开门见山地问道,表情很是严肃,要是这小子说出拒绝的话,他绝对先揍一顿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