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院前人手奇缺,急救时内外不分科。就算是专职的内科医生,有时候也需要外出处理外伤,真正做到了来者不拒。
当然这种不拒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最后有可能需要病人和伤员来埋单。
毕竟是制度不合理,连基本的内外科都不对口,所以一旦处理失当,过分苛责医生也不太合适。在院前医生人数足以支撑分科制度之前,内外科分配只能靠调度中心来协调完成,以期尽量弥补这个漏洞。
当然就算有心做协调,可供使用的院前医生人数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因素。在遇到紧急事态的时候,有医生总比没医生来得强。
其中最让内科医生觉得束手的就是车祸伤。
满载的土方车、重卡货车都是马路杀手,车重速度还不慢。由于需要长时间驾驶,司机人选往往会压在年轻人身上,缺乏行车经验。一旦和它们碰上,车毁人亡是常态。出事儿后,公司介入,发现改变远比赔钱更费钱,于是最后就是赔钱了事。
相比起来,公交就要次一等,速度往往不会太快,司机的经验也要丰富得多。
但这也是相对而言。
当驶过高架,准备转头进入空荡荡的下匝道,尤其面前还是刚跳的绿灯,有些司机就会忍不住踩住油门拉一拉车速。
要是被这样的公交侧向撞击,结果也好不到哪儿去。
在转向进入飞宏路段开始,公交就在左侧车道加速,谁知原本处在前方右车道的越野车忽然向左转向,把车子拦在公交车面前。
左手是高架护栏的栏杆,右手是横插而来的越野车,公交车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且事儿来得那么突然,就连神仙也得给点反应时间才行,何况是好端端的人。等司机踩下刹车,再想转向避开已经来不及了,车头直接撞向了对方的驾驶车门。
整台越野车因为侧向撞击力和下斜坡度的关系,一连翻滚了好几圈,直到靠上路旁的隔离带才停下。
交警就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
公交车没一会儿就停了,车内伤员陆续走出车厢。路口的交警需要尽快疏散车内的乘客,留下那些受了伤的,然后给支队打求援电话。
五分钟内支援的交警到达现场,两分钟后院前急救的第一辆120紧随而至。
纵观整场车祸,受伤最严重的自然是叶晖,满脸血不说,人还被卡在变了形的驾驶室里,动弹不得。
其次便是和它相撞的公交车,车头右侧凹了一个大坑,玻璃尽碎,司机有明显可见的胸腹挤压伤。好在临场反应果断,靠方向盘改变了撞击面,他的驾驶室几乎完好无损。
车厢内乘客里轻伤不少,有不少已经下了车。而重伤有两位。
一位是站立的年轻人一头撞在栏杆上,左手有骨折,另一位是坐在最后一排正中的老人,急刹车时直接被甩到了车厢中央,恐怕需要做一次全身检查才能确定伤势。
四十多岁的沈厚德虽然是内科医生,但常年在院前一线打拼,对于外伤处理也很有心得。手里四位重伤,18位轻伤,首先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道找不到正确答案的选择题。
由于越野车严重变形,叶晖是没法动了。
剩下的是胸腹挤压伤的公交车司机、可能有颅脑外伤的年轻人以及有多处擦碰外伤的老人,他需要尽快决定三选一。
而随行的担架员小刘则要先确定叶晖的身体情况。
人虽然没法带走,但至少要保证他活命才行。第一时间的各项生命体征数值会是后来医生的重要参考,也能对后续救援工作起到借鉴的作用。
当然,这些都只在伤员一般情况尚可的情况下才有用。如果人没了,数据也就没意义了。
沈厚德还在给撞到脑袋的年轻人查勘伤口,没想到前脚刚开始,后脚小刘就登上了公交车,“哎?你怎么回来了?越野车那位。。。。。。难道不行了?”
话到一半,他就猜到了结果。
“是啊,不行了。一眼就看到两处开放性骨折,脖子肯定是断了,左半张脸都血肉模糊的。”小刘双手在脑袋周围做着手势,同时连连摇头道,“感觉这边的颅骨都碎成了好几片,脑袋都瘪下去了。”
车厢内的几个受了伤的乘客都认真听着伤情汇报,有的甚至开始点评起来:
“就看到他从一边穿到了我们前面,吓得我心脏还噗噗噗直跳呢。”
“这是方向盘出问题了吧,正常人不会这么开车。”
“这时候打方向盘不是找死么,还好司机师傅躲得及时,只撞了右侧。要是直接上去,他自己说不定都会被那人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