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的医疗环境并不比现在好多少。
sars带来“白衣天使”的印象渐渐淡去,网络因为带宽的普及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信息共享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事儿越坏越容易刺激到人们的脑神经,越刺激也就越容易被人们传播出去。在那个年代,舆论远没有现在的规模和实力,却已经开始悄悄改变着整个医疗环境。
对环境改变最敏感的自然是一直生存于其中的医生和护士了。
出现了日渐加重的外部刺激,生物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尽可能去规避风险,医生也不例外。
医疗纠纷中,病史记录和医嘱单的内容一直都是左右胜负的关键,也是医院能拿出手的主要证据来源。
病史记录是医生对病人每天病情状态和变化的一种主观描述,既然是主观自然会夹带着个人医学上的判断,难免会和病人的感受有出入。虽然这种差异的程度和出现的频次并不高,但只要被有心之士发现,就有可能演变成纠纷。
医嘱就更不用说了。
它是医生写给护士看的临床处理操作,充斥着很多专业名词和拉丁缩写,病人鲜有能看懂的。就算真有能看懂的家属,也会因为各自的临床能力、对疾病的认识、各自医院药物不同而出现分歧。
所以对于病人和家属查看病史记录单和医嘱单,各家医院甚至各科的反应都不一样。
有些显得无所谓,想看就看,反正看了也不能怎么样。有些就显得格外敏感,坚决规定不能看,看就是对医生不信任,无形之中在医患之间竖了一道高墙,严重影响医疗工作的进行。
为了消除这种顾虑,医院会每天给病人出示前一天的账目明细,就算不主动出示,也可以去收费处要求打印。
这就像饭店一样,只给顾客一张账目表,在厨房门口写着“后厨禁地,闲人免入”。
就算现在有些饭店会把厨房弄成“直播间”,挂上几个摄像头,表现得极为透明。但其实医生办公室一直就是谁都可以来的地方,甚至在遇到失窃的情况时,也没有一刀切似的关掉大门。
在关系恶劣的高压下,许多医生视病史记录和医嘱是底线也不难理解了。
不过这位三院急诊医生的态度并没有那么强硬,基本处在无所谓和强烈谴责的中间状态。祁镜也是第一次以病人家属的视角听一个医生的抱怨,对方又没拉下面皮,他就越发觉得新鲜:“我侄子的病史我不能看?”
“等金医生来了再说吧。”
“我看看,又不拿,你怕什么?”
“我不是怕。。。。。。”男医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想了想,还是得从专业角度下手,“里面都是专业名词,你看了也看不懂。如果金医生在还能给你解释一下,多好?”
“你不也是医生吗?他不在你能帮忙解释下吗?”
“这不是我的病人,我不熟。”男医生觉得自己被绕了进去,赶紧脱身,“再说我还有事儿要忙呢。”
“哦,那你忙。”祁镜总算翻到了王子浩的病历本,“我就随便看看而已。”
看年纪,这个男医生也就是个高年资住院,终究还是见的人太少了,没看到过这种无赖。他不知道这时是该强硬,还是该畏惧于医患纠纷而服软。
就在他脑子无比混乱的时候,管床的那位金医生总算回来了:“怎么了?”
“金老师,他们是19床的家属,说要看病历本。”
金成栋做了几年主治,要比他镇定得多,只是愣了愣便说道:“哦,你忙,这儿我来处理吧。”
“金医生?”看碟下菜是祁镜的基本操作,见来的是位主治,便卸掉了些气势,转而带上了笑脸,“我其实就是担心侄子的病情,想看看这些天治疗下来他都怎么样了。”
“你们是他的?”
祁镜不假思索:“大舅。”
纪清其实是不想和他互动,但现在情况演变至此只能由着他性子玩下去:“二舅。”
“舅舅?那应该叫外甥才对吧。”金成栋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哦?是吗?”祁镜看了看纪清,笑了起来,“我们那儿都这么叫。”
“这样啊。。。。。。其实王子浩也没治疗多久。”
面对两位舅舅和称呼关系,金成栋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急诊事儿多,他拿过病历本后,便坐在一旁主动把话题引到了正题上:“只是过敏嘛,脱敏之后用点药就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