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于军事世家,家族中的人大多在军中任职,这个家族一直以来都以保卫国家为己任,但也明白军事行动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盲目激进。
家族的荣耀与国家的安危息息相关,若战争决策失误,家族的声誉和地位也会受到影响,家族中的子弟在军中的发展也会受限。
李启听着二人发言,目光深邃如渊,指尖轻敲龙椅扶手,敲击声有节奏地响起,仿若敲在众人的心尖。
张肃的保守求稳,宗泽的担忧顾虑,各有其理,却无法真正化解当前困局。
他内心权衡着各种利弊,想着国家的长远发展,又担忧眼前的危机。
他是个有抱负的君主,不想只守着这摇摇欲坠的江山,可也明白当下的困境不容许他轻易激进。
他深知朝堂上的势力错综复杂,不同家族和势力之间的博弈会影响到决策的走向。
他也清楚,朝堂决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
若采纳保守策略,百姓虽暂时免受战争之苦,但边境的骚扰可能导致贸易受阻,物价上涨;若选择开战,百姓则要承受战争带来的赋税增加、壮丁被征等压力。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交头接耳,嗡嗡议论声如夏日恼人的蚊虫,又似锅中煮沸的开水,为当前局势焦虑不已。
依朝堂礼仪,文臣居右,武将居左,官职越高越靠近皇帝。
他们议论时,偶尔偷瞥皇帝表情,眼神中敬畏与揣测交织,仿若犯错孩童窥视严厉长辈。
此时朝堂,似表面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湖水。
那压抑的气氛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虽还未爆发,但已让人感到极度的不适。
一直站在角落的林正,身材修长,面容清秀且透着坚毅,双眸明亮有神。
他着青蓝色官服,官服以细棉布为料,领口和袖口绣着雅致的兰花花纹,兰花姿态婀娜,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腰间黑色腰带束得紧紧的,将他的身形衬托得更加挺拔。
他站在文臣队列末尾,表明官职低微、人微言轻。
他头戴乌纱帽,帽翅随动作微晃,这帽翅虽小,却是官员身份象征,时刻提醒谨言慎行。
他的乌纱帽后垂着两根黑色的飘带,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
他于角落看着众人争论,心中思绪万千。
深知自己人微言轻,但见朝堂僵持,觉得必须站出。
他分析局势,觉现有方案皆有缺陷,对其他官员观点亦有思考批判,犹豫再三,终鼓足勇气。
忽然向前一步,脚步坚定有力,脚下砖石发出轻微摩擦声。
他先向皇帝深鞠一躬,而后语气坚定打破沉寂:“陛下,臣以为,御敌之策,并非只有保守防守与招募义士两条路……”
林正的话如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撕裂朝堂沉闷空气,话语在众人耳中炸响如惊雷。
他深吸一口气,胸脯微微鼓起,目光坚定直视李启,眼神透着决然。
说话时,他眼神迅速与周围交好官员交换,带着期待鼓励,似在寻求支持。
他双手抱拳于胸前,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御敌之策,并非只有保守防守与招募义士两条路。我大齐,不应只守不攻,而应以战养战,化被动为主动!大齐的军队虽面临诸多问题,但士兵有着顽强战斗意志,此乃最大优势。而敌国看似强大,实则内部矛盾重重,此为其弱点。昔日,汉之霍去病孤军深入,以战养战,大破匈奴,此等先例可为借鉴。陛下圣明,还请陛下斟酌。”他声音洪亮自信,在朝堂久久回荡,话语中带着一种破局的决心,眼睛明亮而有神,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他内心其实也有些忐忑,毕竟自己的观点与大多数官员相悖,但他更希望能为大齐找到一条出路。
林正年轻气盛,充满朝气与冲劲,他不甘心大齐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的境地,这种性格促使他在朝堂上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他出身于一个中小士族家庭,家族在朝中没有太多势力,他想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见解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为家族带来荣耀。
在他的家族里,虽然也有一些人读书入仕,但都未能在朝堂上掌握重要权力,家族的经济状况也一般,所以他深知自己的仕途只能依靠自身努力,而此次提出独特的御敌之策也是他为自己仕途拼搏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