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西游记扩写文章六百字 > 第88章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第1页)

第88章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第1页)

且说那唐僧满心欢喜地辞别了郡侯之后,便骑于马上,面带微笑对着身旁的行者说道:“贤徒啊,此次所结下的善缘,着实胜过当初咱们在比丘国拯救那些孩童之举呀,这可全都是你的功劳呢!”一旁的沙僧听闻此言,连忙点头应和道:“没错,师父说得极是。想那比丘国时,我们不过才救下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罢了;哪能比得上今日这场倾盆大雨啊,如此滂沱而下、浸润大地,救活的可是千千万万个生灵呐!弟子我在心中也是暗暗对大师兄您的无边法力钦佩不已,更对您的慈悲心怀感恩戴德哟。”

这时,只见八戒咧着嘴笑嘻嘻地插话道:“嘿嘿,猴哥您这恩情嘛自然是有的,善心也是大大的有哇,只不过嘛……您对外倒是尽显仁义之态,对内可就难说了哦,说不定还藏着什么坏心思哩。而且只要跟您一起赶路,俺老猪可没少受折腾。”行者一听这话,眉头微皱,当即反问道:“我何时作践过你啦?”八戒不依不饶地嚷嚷起来:“哎呀,还说没有呢!您老是动不动就让人把俺老猪给捆起来,要么就是吊着,甚至还要煮了俺或者蒸了俺!如今好不容易在这凤仙郡施予了莫大的恩惠给无数百姓,照理说咱就应该在这里安安稳稳地住上个半年,也好让俺多吃上几顿自由自在的饱饭不是?可您倒好,只顾着一味催促大家赶紧上路!”

长老听到八戒这番牢骚话后,不禁脸色一沉,怒声呵斥道:“哼!你这呆子,脑子里成天就光想着如何贪吃!快快赶路要紧,休要在此拌嘴争吵!”

八戒虽然心中有所不满,但也不敢言语,只是撅了撅嘴,挑起沉重的行囊,嘴里打着哈哈,跟随着师父和师兄弟们快步踏上了宽阔的大路。此时此刻,时光如飞梭一般迅速流逝,转眼间已到了深秋时节。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以下景象:河水的水位下降,露出了嶙峋的河底山石,显得山骨清瘦。漫山遍野的红叶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般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而金黄的菊花则正处于盛开的时候,散发出阵阵淡雅的香气。秋霜过后,晴朗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家家户户升起袅袅炊烟,与夕阳余晖相互映衬,形成一幅温馨祥和的画面;处处湖泊水光潋滟,寒冷的湖水顺着河道缓缓流淌。水中的白苹散发着阵阵清香,岸边的红蓼生长得十分茂盛。桔子、橙子、香蕉等水果呈现出翠绿、金黄等颜色,交相辉映;柳树的枝叶已经逐渐凋零,山谷中的庄稼却依然长势喜人。荒凉的村庄里,大雁落在破碎的芦花丛中栖息,野外的小店传来鸡鸣声,店主正在收拾晾晒好的豆子。

师徒四人一路前行许久之后,忽然看见远处隐隐约约出现了城墙的影子。长老扬起手中的鞭子,远远地指着前方说道:“悟空啊,你瞧那边又有一座城池,却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呢。”行者回应道:“我们都没有来过这里,怎么会知道呢?还是先走到近前去问问路人吧。”

话还没说完,突然从旁边的树丛中走出来一位老者。只见他手拄一根竹杖,身穿一袭轻便的衣裳,脚上踏着一双棕色的鞋子,腰间系着一条扁平的带子。见到这位老者,慌得唐僧赶紧从马上滚落下来,疾步向前向老者行礼问好。那老者见状,连忙用手扶着拐杖回礼,并问道:“长老您是从哪个方向而来呀?”

唐僧双手合十,说道:“贫僧乃是从东土唐朝而来,奉差前往雷音寺拜佛求经之人。如今来到这宝方之地,远远望见城墙,却不知这是何处,特意向老施主请教。”那老者听了,口中称道:“有道的禅师啊,我这偏僻之处,乃是天竺国的下郡,地名叫玉华县。县中的城主,乃是天竺皇帝的宗室,被封为玉华王。这位大王十分贤明,专门敬重僧人和道士,也十分关爱黎民百姓。老禅师若是前去相见,必定会受到他的敬重。”三藏道谢之后,那老者径直穿过树林离开了。

话说这唐三藏刚刚转过身去,便对着自己的三位徒弟详细地讲述起之前所发生之事。他的三个徒儿听闻之后,皆是面露喜色,赶忙上前将师父搀扶上马背。然而三藏却摆了摆手说道:“此处距离目的地已然不远,无需骑马前行。”于是乎,师徒四人就这样徒步走向了城边的街道。

待他们来到近前,只见那关厢之地的百姓人家,有的忙着做买卖交易,有的则在街头巷尾高声叫卖,真可谓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啊!而且这里的人们不论是言谈举止还是音容笑貌,皆与中原大地之上的华夏子民毫无二致。三藏见状,连忙开口叮嘱道:“徒儿们,此地人多眼杂,大家务必小心谨慎行事,千万不可肆意妄为啊。”听到师父的这番话后,那猪八戒不自觉地低下了脑袋,而沙和尚也赶紧用手遮住了自己的面容,唯独孙悟空一直稳稳当当地搀扶着师父缓缓前行。

此时,道路两旁的众人见到这般情景,纷纷围拢过来争相观看。只听得人群之中有人高声喊道:“我们这儿向来只有能够降龙伏虎的得道高僧,还从未见过能降猪伏猴的出家人呢!”这话刚一出口,那猪八戒哪里还按捺得住心中的怒火,只见他猛地把嘴巴一撅,大声嚷嚷道:“哼!你们这些家伙难道就没有看到过能降猪王的大和尚吗?”他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吼叫,直吓得满大街的行人一个个惊慌失措、踉踉跄跄,全都朝着道路两边躲闪开来。一旁的孙悟空见状,不禁笑着打趣道:“好你个呆子,快快闭上嘴巴,莫要再如此招摇卖弄啦!当心脚下,咱们可要过桥喽!”

那呆子低垂着脑袋,嘴角微微上扬,不时发出嘿嘿的笑声,仿佛心中藏着什么乐事一般。他们一行人缓缓走过那高悬于河流之上的吊桥,随着脚步迈入城门之内,眼前的景象瞬间变得热闹非凡起来。只见宽阔的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道路两旁林立着各式各样的酒楼和歌馆,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里当真是一片繁荣昌盛之地,不愧被称为神州都邑啊!

且看这城中,有一首诗歌流传于世,将其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云:“锦城铁瓮万年坚,临水依山色色鲜。百货通湖船入市,千家沽酒店垂帘。楼台处处人烟广,巷陌朝朝客贾喧。不亚长安风景好,鸡鸣犬吠亦般般。”这首诗生动地展现出这座城市的坚固城墙、秀丽山水以及商业贸易的繁荣兴盛。

三藏法师心中暗自欢喜不已,不禁感叹道:“世人皆言西域诸番偏远荒凉,未曾想竟有如此繁华之所。细细观察此处景致,与我大唐相比并无多少差异!所谓极乐世界,恐怕便是这般模样吧。”此时,又听到有人谈论物价,说白米只需四钱便能购得一石,而麻油更是便宜至八厘便可买到一斤,足见此地物产丰富,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五谷丰登之地。

师徒几人一路前行,走了许久之后,终于来到了玉华王府前。只见那府邸大门气势恢宏,左右两侧分别坐落着长史府、审理厅、典膳所和待客馆等建筑。三藏法师停下脚步,转头对身后的徒儿们说道:“徒弟们,此处便是玉华王府了。待为师先进去拜见王爷,呈上通关文牒,再做下一步打算。”猪八戒听闻此言,挠了挠头问道:“师父您进去办事儿,那俺们几个可否就在这衙门前面等候呢?”

三藏双手合十,对着徒弟们缓缓说道:“你们快看这门上明晃晃挂着的可是‘待客馆’三个大字啊!你们都赶紧过去那边找个地方先坐下来歇息片刻,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草料可以买来喂咱们的马匹。为师要去面见这国之王,如果有幸能得到赏赐的斋饭,定会回来召唤你们一同享用。”行者听后,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朗声道:“师父尽管放心前去便是,老孙我自然晓得如何处理这些琐事。”说罢,那沙僧便挑起沉重的行李,迈着稳健的步伐朝着待客馆走去。

待进入馆内,只见里面有几个负责看守的人役正忙碌着。他们瞧见师徒几人的模样,一个个生得面容奇特、相貌丑陋,心中不禁有些惶恐,既不敢上前询问,又不好直接驱赶他们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自顾自地寻了位置坐下,然后便不再多言。

且说那位老和尚三藏,整理好自己的衣冠服饰之后,手持通关文牒,步履从容地径直走向王府门前。不多时,就看见一名引礼官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彬彬有礼地开口问道:“不知这位长老从何处而来呀?”三藏微微躬身施了一礼,和声回答道:“贫僧乃是来自遥远东方大唐帝国之人,此次肩负使命前往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拜佛求取真经。如今路过宝地,想要在此处倒换一下通关文牒,故而特地前来拜见千岁大人。”引礼官闻听此言,不敢怠慢,赶忙拱手作揖,表示会立刻将此事呈报上去。

果真是无巧不成书,这王子殿下当真称得上是位贤德开明之士。听闻禀报之后,毫不犹豫地下令召见这位远道而来的高僧。

三藏行至殿下后,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王子见状,赶忙微笑着请三藏登上大殿,并赐座于他。三藏道谢之后,便小心翼翼地将相关文书呈献上去。王子接过文书仔细观看,只见上面不仅有着各国的印章和手印,而且手续齐全、记录详尽,于是满心欢喜地点头认可,随即拿起宝印轻轻盖下,又亲手签下自己的名字并押了花字,最后将这叠珍贵的文书妥善收起,放置在桌案之上。

随后,王子面带好奇之色,开口向三藏询问道:“国师长老啊,自从您从那遥远的大唐一路跋涉而来,历经无数国家城邦,不知道总共走了多少路程呢?”三藏略作思索,回答说:“贫僧一路上专注于赶路修行,并未刻意去记载具体的里程数。不过早些年前,承蒙观音菩萨在我们大唐皇帝面前现身示警时,曾经留下一首颂子,其中提到前往西天取经之路大约有十万八千里之遥。而贫僧自从踏上这条征途至今,已然度过了整整十四个寒暑春秋啦。”

王子听后不禁笑出声来,说道:“十四遍寒暑,那不就是整整十四年吗?想来这一路上定是颇多波折,有所耽搁吧。”三藏感慨万千地叹气道:“唉,此事真是一言难尽呐!这漫长的旅途中,可谓是万蛰千魔横行肆虐,贫僧也不知遭受了多少苦难折磨,历经重重险阻,方才最终抵达这宝贵的圣地啊!”听到此处,王子对三藏的坚毅和执着钦佩不已,脸上露出十分欣喜的笑容。紧接着,他立刻吩咐身边的典膳官赶紧准备一桌丰盛的素斋,以款待这位远道而来的高僧。

然而,三藏却连忙起身拱手谢道:“多谢殿下美意,只是贫僧还有三个小徒儿此刻正在门外守候着呢,他们不敢擅自进来领受斋饭,唯恐耽误了后面的行程安排。”王子一听,当即下令道:“当殿官何在?速速前去邀请长老的三位高徒一同入府享用素斋。”

当殿官赶忙随着外出邀请客人。一路上众人纷纷摇头表示:“没看到啊,没看到啊。”这时,有个跟从的人指着客馆方向说道:“在客馆里坐着三个相貌丑陋的和尚呢,估计就是他们吧。”于是,当殿官带着众人快步来到客馆之中,随即向看守客馆的人询问道:“哪一位是来自大唐前去西天取经的高僧的徒弟呀?我们大王有旨意,请各位去享用斋饭呢。”此时,八戒正坐在那里打着瞌睡,迷迷糊糊间听到有人提到一个“斋”字,便再也按捺不住,猛地一下跳起身来,大声回答道:“我们就是,我们就是!”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把当殿官吓得够呛,他定睛一看,只见眼前站着一个猪头人身、模样怪异的家伙,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浑身颤抖着说道:“这……这是个猪妖,猪妖啊!”一旁的行者听到这话,赶紧伸手一把拉住八戒,轻声告诫道:“兄弟,注意点形象,别这么粗鲁,咱们要文雅一些,可不能像在乡下那样撒野。”然而,那些官员们见到行者后,又是一阵惊呼:“哎呀,这又是个猴子成精啦,猴子精啊!”

沙僧见状,连忙上前一步,双手抱拳向众人施礼,和声细语地解释道:“诸位不要惊慌害怕。我们三个人的确都是唐僧法师的徒弟。”可是这些官员们盯着沙僧看了好一会儿,还是惊魂未定,嘴里喃喃自语道:“这不是灶王爷吗,灶王爷下凡啦!”孙行者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后吩咐八戒去牵马,让沙僧挑起担子,一同跟着众多官员走进了玉华王府。而那位当殿官则先行一步进入府内,将情况禀报给了主人。

那王子抬眼望见这般丑陋模样,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惧怕之意。只见三藏双手合十,赶忙开口安慰道:“千岁莫要惊慌。我的这些徒儿们虽说相貌欠佳,但心地皆纯善无比啊。”此时八戒竟昂首挺胸地朝着上方高声唱喏道:“贫僧在此向您问安啦。”这一嗓子喊出,王子只觉得心跳愈发加快,惊恐之感更甚从前。

三藏见状,连忙再次解释道:“千岁息怒啊,这些顽皮徒弟皆是从山野之中收服而来,平日里不曾受到过太多礼教熏陶,故而不太懂得如何行礼,还望千岁能够宽恕他们的无礼之罪。”尽管如此,王子仍是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吩咐掌管膳食的官员邀请诸位僧官前往暴纱亭享用素斋。

三藏自是感激不尽,连连道谢之后辞别国王走下大殿,与众人一同来到了亭子里。刚一落座,三藏便面露愠色,对着八戒责备起来:“你这个呆子,真是全然不知半点礼数规矩!若是实在不善言辞,干脆闭口不言也就罢了;可为何偏要如此粗鲁行事?就凭你刚才那句话呀,简直能把那巍峨高耸的泰山都给冲倒喽!”

一旁的行者听闻此言,不禁咧嘴一笑,打趣道:“依俺老孙看呐,还是像我这样不唱喏来得自在,起码还能省下些许气力呢。”沙僧则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二师兄他呀,就算是唱喏也总是不合时宜,每次都事先撅起那张嘴巴大声吆喝。”八戒一听可不乐意了,嘟囔着反驳道:“你们净会瞎折腾!师傅前几日才教导我说,见到他人打个问讯乃是基本礼仪;今儿个我照做了吧,反倒又被挑三拣四,真叫我无所适从啊!到底让我怎样做才行嘛!”

三藏满脸严肃地说道:“我教导过你见到他人要礼貌地打个问讯,但可没叫你见到王子就这般纠缠不休啊!常言说得好:‘世间万物皆分等级,而人自然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怎么能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呢?”就在这时,只见那负责膳食的官员领着一众仆役,有条不紊地将桌椅调配开来,并迅速地把斋饭摆放整齐。师徒四人见状,便不再多言,各自默默地开始享用这顿斋饭。

且说那王子离开大殿回到后宫之后,宫中的三位小王子瞧见他面色有异,赶忙上前询问道:“父王您今天究竟是怎么回事呀?为何会如此惊慌失措?”王子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后回答道:“方才从东土大唐来了一位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前来向我倒换通关文书。此人仪表堂堂,气质不凡。于是我挽留他在此用斋,他告诉我还有徒弟在府门外等候,我随即下令派人去请。不多时他们便走了进来,然而让我感到不悦的是,这位和尚见到本王竟然不行大礼,仅仅只是随意地打了个问讯。当我抬起头仔细打量的时候,更是被吓得不轻,因为他带来的那些徒弟一个个长得奇形怪状,丑陋得简直如同妖魔一般,所以我的脸色才会变得如此难看。”

原来啊,那三位小王子可真是与众不同呢!他们个个都是习武好斗、争强好胜之人。只见他们摩拳擦掌,捋起衣袖,大声叫嚷道:“哼!莫非是从那深山老林里跑出来的妖精,故意装扮成人的模样在此招摇撞骗不成?且待我们拿起兵器出去好好查看一番!”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位年长些的王子抄起了一条与眉毛平齐的长棍,威风凛凛地站在了最前方;紧接着,排行第二的王子则挥舞起一把寒光闪闪的九齿钉耙,气势汹汹;而年纪最小的那个王子,则手持一根乌黑发亮的棍棒,紧紧跟随其后。三人皆是雄赳赳、气昂昂的,迈着大步径直走出了王府。

刚一出门,他们便扯着嗓子高声吆喝起来:“喂!你们这些所谓的取经和尚究竟在哪里呢?快快现身吧!”就在这时,负责膳食的官员以及其他一些仆从纷纷跪地禀报:“启禀三位小王殿下,那些和尚正在这暴纱亭内用斋饭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