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积小、质量小。手榴弹的体积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士兵的负荷大小,影响着士兵的整个战术动作和短兵相接时的战斗效果。因此,常用的防御手榴弹的弹径一般在50左右,全弹长为100,全弹质量为300~600g,有的仅120g。
2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由于手榴弹装备量和消耗量大,因此在保证使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一般结构很简单,只有弹体和引信两部分,弹体用铸铁或薄钢片、铁皮或塑料制成,成本低廉。
3.操作简易、使用方便。手榴弹是所有武器弹药中操作使用最为简便的,它既不需要任何投掷装置,也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操作程序和附加条件,只要知道简单的操作方法后即可使用。
4.弹种齐全、用途广泛。根据需要,手榴弹只要改变战斗部结构与装药,就可改变成为一个新的弹种。由于手榴弹弹种很多,因此使用范围很广,除战场作战使用外,防暴、灭火、杀虫等民用手榴弹应用也很普遍。
三、装备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军队几乎都装备和使用手榴弹,只是装备的品种、数量以及装备的对象有所不同。
美国现装备使用的手榴弹主要有57式、67式、68式手榴弹等。美国手榴弹装备的突出特点是以防御型手榴弹为主,最早在手榴弹上采用电子引信。美国也是世界上特种手榴弹品种最多的国家。
俄罗斯现装备使用的手榴弹主要有pГh进攻型手榴弹、pГo防御型手榴弹等。比利时、奥地利、德国、英国等国家目前装备使用的手榴弹主要有l2a1式、l2a2式、prb423式、hg69式、hg84式、hg85式、hg86式等型号。这些国家手榴弹的主要特点是品种齐全,注重攻防两用手榴弹的发展,型号更新换代快。这些国家是世界上手榴弹最发达的国家。
发展国家中除一部分国家主要靠外援或外购外,也有部分国家能自行研制和生产手榴弹,但大多停留在第二代手榴弹,即延期引信、无柄、半预制破片的技术水平上。
四、发展趋势
纵观手榴弹发展的全过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手榴弹的发展趋势是:
1手榴弹引信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手榴弹引信大多采用简单、方便、造价低的延期发火机构。为克服其延期时间固定这一缺陷,发展了触发引信。但由于手榴弹使用范围很广,要求碰击各种地面(如山地、沼泽地、雪地等)都能可靠发火,而且携行时应保证绝对安全等,又发展了触发/延期双功能手榴弹引信。但这些引信的发展,虽然可靠性有所改进,但成本较高。因此,引信的发展仍是今后手榴弹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改善手榴弹破片参数,提高手榴弹杀伤威力
提高手榴弹威力的主要措施是:(1)破片质量趋于小型化。破片致伤效果分析表明,在同一能量级的前提下,高速小破片的致伤效果要比低速大破片好得多。因此现研制中的各种杀伤手榴弹破片质量大都在0.15~0.2g之间。(2)破片数量趋于多量化。有效破片数量的多少,决定单位面积内的破片密度,直接影响着命中概率。在弹质量一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大有效破片数是手榴弹设计中的一条重要基本原则。(3)破片形状趋于多棱角形。不同形状的破片,其侵彻能力、传递给目标的能量多寡都不相同,致伤效果也有明显差异,多棱角形(方形、三角形、六角形、菱形等)与球形破片相比,由于多棱角扁平破片在组织内速度衰减快、能量传递率高,因此对生物组织的致伤程度要比球形破片严重得多。(4)破片速度趋于高速化。破片速度的大小决定了压力波的强弱和瞬时空腔的大小,最终表现在对生物组织的致伤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当破片质量为0.1~0.2g,速度为1500~1800/s时,即可造成较为有效的致伤效果。
3新材料、新工艺在手榴弹上的应用日趋广泛
为了保证手榴弹达到预期的最佳作用效果,必须通过改变材料和改进加工工艺使其达到可以人为控制的程度。例如通过采用全预制或半预制破片控制破片数量和破片形状;调整装药和弹体的匹配关系,保证破片速度;改善弹体形状,控制破片速度;采用塑料或其他非金属材料减轻全弹质量等。
4战术使用范围的扩大使手榴弹向多品种和多用途方向发展。
五、五花八门的手榴弹
手榴弹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每种手榴弹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可供士兵以多种方式完成指定的任务。一般来说,手榴弹大致分为4类:杀伤手榴弹、照明手榴弹、化学手榴弹(包括燃烧、发烟、反暴乱、眩晕等种类)和教练手榴弹。
1杀伤手榴弹:
杀伤手榴弹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最重要的手榴弹。杀伤手榴弹主要靠弹壳与引信组件破片的高速散射杀伤人员,也可用于摧毁或瘫痪装备。这种手榴弹又可区分为进攻杀伤手榴弹和防御杀伤手榴弹。这是一种重要的区分方法,但同时也是引起某些混乱的区分方法,因为不同的军队和制造商有时使用不同的名称表示相同的概念。这一区分也反映了作战上的特征:手榴弹是以爆炸冲击波还是以破片作为主要的杀伤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