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结局究竟如何,时间会证明一切,嫏嬛也没有非让裴婧答应自己的打算,所以朝她摆摆手,示意她可以走了。
&esp;&esp;虽然有些遗憾裴婧没能落入自己手里,不过对方也不是或不可缺的,因此嫏嬛没想再争取一下,只是在心里加深了一下印象,等出去之后差人留意一下裴婧,等她老年死,她再过来问一问,就知道她想要知道的答案了。
&esp;&esp;见嫏嬛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拒绝而不满,裴婧心下松了一口气,朝嫏嬛行了一礼后,这才恭敬退下,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人。
&esp;&esp;由于不想‘飞升’那天出现什么意外,嫏嬛并没有在做下决定后就立地飞升,而是打算选一个良辰吉日,可惜还没等那个好日子到来,嫏嬛就因为另一件事不得不暂缓离开的脚步。
&esp;&esp;——青鸾国国内有瘟疫发生,已经有一座小县城,变为了死城,往都城传信的信使,亦感染了瘟疫,一路中不知感染了多少人。
&esp;&esp;朝堂因为这件事掀起了轩然大-波,哪怕在嫏嬛眼里,这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了。
&esp;&esp;要知道,古代的传染性疫病,大多时候都是人祸,只有少部分是因为天灾。
&esp;&esp;而最近这几年,虽然发生过一些天灾,但因为并不严重,救治又及时,并没有产生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
&esp;&esp;而人祸,就更不可能了。
&esp;&esp;古代的瘟疫,都是随人走的,再精确一点,就是随军队走的。
&esp;&esp;毕竟每支军队都是行走的造粪机器,每天产生的粪便都是个天文数字,而这些秽物上又带着无数病菌,一旦没有处理好,瘟疫便会发生。
&esp;&esp;而两支军队打起来时,死去的尸体堆在一起,也是很容易产生瘟疫的。
&esp;&esp;不过这么久以来,哪怕古人并不懂什么叫科学,但也清楚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的传染病,所以每次交战后,双方都会收拢尸体焚烧或是掩埋,因此发生瘟疫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esp;&esp;嫏嬛在开始打仗后,也格外注意这一点,毕竟这不是九州,一旦发展成了疫病,那不仅仅是战力折损,而是一场不可挽回的灾难。
&esp;&esp;疫病在这种落后的世界里,几乎是无敌的,大部分时候都找不出合适的方子来,只能等高温杀毒和人体的免疫系统全力运转起来,让自己自愈。
&esp;&esp;故而在嫏嬛看来,这场瘟疫,实在来得很诡异,她带兵两年间,军队间无有瘟疫发生,侵占国都时,无有瘟疫发生,如今天下太平,每天几乎都没死几个人,瘟疫却发生了?
&esp;&esp;这不是搞笑吗?
&esp;&esp;不,确切的说是在搞事。
&esp;&esp;毕竟她一上位就有瘟疫发生,哪怕她之前有诸多光环在身,此时也必然有人心生疑虑,怀疑嫏嬛在弄虚作假。
&esp;&esp;不然这瘟疫是怎么来的?
&esp;&esp;皇权时代,天子什么都管,不如此,也称不上天子了。
&esp;&esp;但这也是把双刃剑,你什么都管,但同样的,如果民间闹起了饥荒、干旱、洪水、瘟疫,那肯定也都是你这个天子做得不对,老天才会降下惩罚。
&esp;&esp;这种想法,在后世看来是很可笑的,但在这个年代,不仅民间大范围认同这种说法,连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是基本认同的。
&esp;&esp;所以每逢天灾,皇帝才会火急火燎的去处理,许多反贼,也会趁着这个时机去造反。
&esp;&esp;不过尽管觉得这场瘟疫针对性十足,嫏嬛内心也偏向于这是一场巧合。
&esp;&esp;毕竟这个小世界已经算得上是太虚天的后花园之一了,如果在这种地方还能被人暗算到,那太虚天早就该散伙了。
&esp;&esp;嫏嬛心里对此还是有些不安的,虽然以她的体质而言这种凡俗瘟疫对她根本造不成影响,但她怕治下的百姓因此十不存一,不过尽管心里担忧,但嫏嬛甩锅还是甩得毫不犹豫,得到消息后就立马下了个罪己诏昭告天下。
&esp;&esp;罪己诏,在皇权时代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大杀器,因为在古代,不论是高层还是底层,内心都认同着一个观念,那就是皇帝是不会出错的。
&esp;&esp;所以一道罪己诏,便能让百姓归心,因为在百姓看来,这个皇帝竟然会认错,天啦,他一定是个好皇帝!
&esp;&esp;当然,说是罪己诏,其实通篇都是在推卸责任,其中大部分锅还是甩给了别人,皇帝错就错在御下不严、对坏人抱有怜悯之心、好心办了坏事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