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义军攻占霍邑,集结众将官正在霍邑军府中讨论下一步行军计划。忽有有探马来报,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市)鹰扬府司马李轨割据甘肃河西地区,自称大凉王。
李渊知道此人侠义英武,心中不觉一惊,这日后又多出一位劲敌。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改骠骑府为鹰扬府,鹰扬府作为隋朝的军事机构,主要负责统领府兵,维护地方治安,以及在战时提供军事支持。李轨出身于武威郡姑臧县(今武威市凉州区)的富裕家庭,略知书籍,颇有智辩,以财富称雄于边郡,喜好周济别人,喜欢行侠仗义,受到乡人称赞。
公元617年四月,金城(今兰州市)的天空仿佛被一片阴霾所笼罩,薛举在金城作乱的消息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开来。
时任武威鹰扬府司马的李轨坐在自己府邸的屋内,眉头紧锁,心中满是忧虑。他的家乡武威就在金城附近(武威位于金城的东南方向,两地相距约276公里),一想到薛举那如狼似虎的部队可能很快就会席卷而来,肆意烧杀抢掠,他的心中就涌起一阵强烈的不安。
李轨站起身来,在屋内踱步,他深知郡里的那些官员,平日里只知贪图享乐,遇到这种大事,必定是懦弱退缩,根本无力抵抗薛举的大军。他越想越觉得不能坐以待毙,“不行,绝不能这样。我怎能眼睁睁看着家人被擒,自己也被敌人俘虏?”他在心中暗暗对自己说道。
于是,李轨决定找来同郡的曹珍、关谨、梁硕、李赟、安修仁等人商议对策。
众人聚在李轨府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之色。李轨率先开口,声音有些沉重但透着坚定:“各位,薛举此贼必定会前来侵犯,他所到之处均是烧杀抢掠,暴虐无比。郡里的那些官员,你们也都看到了,个个都是碌碌无为之辈,面对薛举的攻势,只有束手待擒的份儿。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被他人掳走,自己也成为俘虏吗?我想,我们不如齐心协力,举起义旗,抵抗薛举的来犯,保卫我们河右这片土地,如今天下局势动荡不安,说不定我们还能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天地。”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关谨皱着眉头说道:“李兄说得对,只是这领头之人,该由谁来担当呢?这可是要担起万千责任的大事啊。”梁硕也附和道:“是啊,这可不是小事,一旦担当此任,若是有个闪失,那就是万劫不复啊。”
一时间,大家都陷入了沉默,互相看着对方,都在心里权衡着利弊,却又都不肯先站出来。
曹珍沉思片刻后,突然眼睛一亮,说道:“各位,我倒是想起了曾经听闻的一件事。据说有一则图谶上说李氏应当称王啊。如今李轨兄首先提出这个想法,并且还积极参与谋划,这难道不正应了那图谶之言吗?这也许是上天的旨意啊。”
众人听了曹珍的话,都把目光投向了李轨。
李轨连忙摆手,脸上带着一丝谦逊的神色说道:“曹兄,这……这不可啊。我只是觉得此事紧迫,大家该有所行动,图谶之说不过是虚妄之谈,怎能当真。”
可是众人却不这么认为,安修仁站出来说道:“李兄,如今这局面,我们急需一个首领来指挥大局。你有如此胆识,又是这提议之人,由你来担当再合适不过了。如果大家各自为战,那必然是一盘散沙,只有团结在一个人的麾下,我们才有胜算。”
李赟也接着说:“是啊,李兄。你看薛举的军队凶悍无比,我们只有团结一致,听从一个指挥,才能与之抗衡。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李轨看着众人诚恳的眼神,心中虽然仍有些忐忑,但他也明白此时自己的责任重大。他想:“如今这乱世,若我不站出来,难道眼睁睁看着家乡被祸乱吗?既然众人如此信任我,我定要全力以赴。”
于是,李轨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担此重任。但愿我们能够保住河右之地,不负众望。”
众人见李轨答应,于是大家便一起起身,跪拜拥立李轨为首领。
第二日,李轨深知要起兵,单靠他们这些汉人还不够,必须联合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考虑到安氏是凉州的豪门望族,世代被百姓和少数民族所依附,于是他看向安修仁,说道:“安兄,安氏在凉州乃是豪门望族,世代都被百姓和少数民族所敬重、依附。如今这局面,还需要你走一趟,去召集各少数民族,让他们与我们一同对抗薛举。”
安修仁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李将军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我安家在这凉州多年,与各族百姓都有往来,我定能说服他们与我们合作。”
李轨满意地点点头,他又看向其他人,说道:“诸位,安兄去召集少数民族,我们需尽快联合民间的豪杰。这金城之中,也有一些对薛举不满之人,我们也要把他们争取过来。然后我们先从抓捕那些与薛举可能有勾结之人,以壮我等声威。”众人纷纷响应。
就这样,李轨联合民间的豪杰,悄悄地展开了行动。他们的目标首先是虎贲郎将谢统师和郡丞韦士政。谢统师和韦士政平日里在金城虽然官职不低,但为人贪婪,又对薛举乱军持观望态度,且与一些有二心之人有所往来。
李轨等人认为先拿下他们,既能削弱薛举可能得到的支持,又能向外界表明他们反抗的决心。
当夜,一群人趁着夜色潜入谢统师和韦士政的住所。谢统师正在屋内饮酒作乐,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动静,他刚要呼喊,就被早已埋伏好的人捂住了嘴,直接被擒住。
而韦士政正在灯下写信,猜测是寄给薛举通风报信之类的,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也被李轨的人堵住了嘴,五花大绑起来。
随着谢统师和韦士政被抓,李轨起义的消息迅速在武威城中传开,这一事件也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河右地区引起了轩然大波,各方势力都在密切关注着李轨接下来的举动。而李轨深知,这只是他起兵反抗薛举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艰难的战斗在等待着他。
公元617年七月八日,李轨稳定好城内局势后,自称河西大凉王,设置官署并仿照开皇年间的制度,任命曹珍担任尚书左仆射,协助处理内政和军事。任命梁硕担任吏部尚书、首席谋士。任命安修仁担任户部尚书,掌握枢密。其余人等按其所能封赏官职。
整个武威城都沉浸在一种复杂的氛围之中。李轨心中清楚,自己这一举动虽然表明了独立的决心,但要真正治理这片土地,面临的困难重重。他站在刚刚设置好的官署之中,看着忙碌安排各项事务的部众,暗自思索着未来的道路。此时,关谨带着几个士卒匆匆走进来。
关谨建议道:“凉王,如今这城中的隋朝官员,大多都是些贪官污吏,他们的家产堆积如山。我们若是把他们都杀了,那些财宝可就都是我们的了。而且,杀了他们,也能震慑那些还在观望的隋朝旧部,这对我们大凉来说,可是大好事啊。”
李轨皱起了眉头,他摇了摇头说道:“不可,关谨啊,众人既然推举我为主,那自然是要听从我的号令。我们起兵是为了什么?如今我们兴起正义之师来拯救百姓,是为了建立一番大业。如果我们像那些强盗一样,一进城就杀人抢夺财物,这与土匪何异?这样的军队如何能让百姓信服?又如何能成就大业呢?这天下之大,比我们富有的人多的是,可是真正能成就帝业的又有几人?他们靠的可不是抢夺百姓的钱财。”
关谨不服气地反驳道:“可是凉王,那些隋朝官员的财富本来就是取之于民,我们现在拿过来,也算是替天行道啊。”
李轨提高了声音说道:“关谨,你这想法大错特错。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建立起公正的制度,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如果我们现在就抢夺众人的财物,那以后还有谁愿意支持我们?我们是要把这武威之地治理好的,不是来掠夺的。”
关谨看到李轨如此坚决,心中虽有不甘,但也只能低下头不再说话。